长城抗战第一枪:榆关血战日寇海陆空三军
1932年年末独立步兵第9旅旅长兼警备司令何柱国在榆林(山海关)督战
“榆关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实现其野心勃勃的“大陆政策”,进而侵占我华北地区的前奏,也是我国军队在长城线上抗击日寇入侵打响的第一枪,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悲壮的一战。
山海关地处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长城阻塞,雄关紧扼隘口。这一战略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把山海关看成是控制满蒙的支点,是“稳定”满洲,进而长驱直入中国内地的新起点。
自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就允许帝国主义屯兵驻扎。所谓“榆关天险”,在不平等条约束缚下,早已门户洞开,尤其日军营盘(地名四炮台)南距山海关城不过2公里,南门外火车站驻有日本守备队,东门外不远就是日本关东军驻地。南门、东门都在日军监视下,我方只能出入北门和西门。关城东北1公里的威远城至吴家岭一线,都掌握在日本关东军手中。这一线地势高于山海关附近长城,居高临下,足可以控制全城。
榆关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入侵的预定行动。1932年11、12月间,日本关东军就积极向奉山路调动,由皇姑屯至山海关的各车站分驻重兵,并派第八师团开抵锦州。同时,旅顺日本津田第二舰队,又派驱逐舰10余艘分驻山海关、秦皇岛的海域。到12月底,日本进攻山海关的陆海空军已集结完毕,只待可乘之机了。
中国方面,驻守山海关者为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兼临(榆)永(永平即卢龙)警备司令,辖区包括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5县和都山设治局(今青龙)区域。辖区内除何柱国之第九旅外,还有独立步兵第二十旅、骑兵第三旅和炮兵第七旅的1个营,工兵第七营也归何指挥。这些军队,分布在西起滦河,北至长城各口,南到沿海的防区。
正当敌我双方积极部署,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际,日本突然发动了炮击山海关的事件,遂成为榆关事变的序幕。
1932年12月8日,锦州日本第八师团1列铁甲年,以追击义勇军为名,开到山海关站东端长城缺口,突然向城内发炮38发。炮声隆隆全城惊骇。9日早晨6点,日机两架在城内低空盘旋,铁甲车仍停在车站示威。日本母舰1艘、驱逐舰2艘开抵秦皇岛。晚7时许,日军3000名进入那道台坟阵地,向我军开枪射击。10日晨,日军仍在东罗城外的威远城线构筑工事。
炮击事件发生后,日方反诬中国军队开枪射击,又说城内藏匿义勇军。恶人先告状,日本致电日内瓦国际联盟,竟提出3项无理要求:“(1)事出误会,由中国军事当局用书面向日军道歉;(2)满洲国警察有驻扎榆关之权;(3)驻榆关之日本守备队行动,当地中国军队予以保护。”
对日本侵略者这种惯用的卑劣伎俩,国民党政府却是“和战之策未定,防事固未及筹,援兵亦屡求不应”。上海《申报》指出:日军于“12月8日在榆关挑衅,向城内发38炮,不过小试其锋,试测我当局之态度如何,以定进攻热河之步骤与方略,结果以事出误会4字和平解决。现日逆两军向辽西积极增兵,并增筑直通热河之汽车公路数条,及一切军事侵略之准备,企图一举而下榆关”。事实正是如此,时隔半月,日本侵略者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山海关的事件。
日军炮击山海关。国民党政府竟以“事出误会”处之。暂告平息之后,山海关驻军将领何柱国赶往北平汇报。张学良主持召开军事秘密会议,并以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名义,做了军事部署:商震的第三十二军开往滦河(后转冷口),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开赴喜峰口,王以哲军开赴古北口,万福麟军推进到界岭口以北地区。何柱国(已任第五十七军军长)部则把主力布置在北戴河至界岭口之线;第九旅之第六二七团驻山海关城西5公里的红瓦店、七星寨一带;六二五团驻城西五里台、孟家店、角山寺一带;驻山海关城和北翼城的守军只有六二六团1个团的兵力,分别部署在西南水门、南门、东南角楼、天下第一关以北至东罗城北门、北翼城和西关等阵地。
日本侵略军从绥中调来步兵3000多名,野炮、重炮40余门,飞机8架,铁甲车3列,坦克20多辆,兵舰两艘。步兵炮兵分布在石河桥东、山海关南门外及城东二里店、威远城一带,铁甲车停在东水关长城缺口及车站、石河大桥一带。
日军进攻山海关的部署已经完成,终于在1933年1月1日发动了侵榆战争。
1月1日下午2时,驻榆日宪兵守备队队长落合,通知在榆日侨,在5小时内全部撤入南海日本兵营“避难”。晚9点30分,由绥中开到日本兵车1列。日军下车后分布在车站附近,并随意放枪。10点40分,车站附近忽有爆炸声数响,继而又从南海日本兵营向城内发射重炮弹5发。11点50分,日军向车站及南关一带展开,鸣枪示威,并指挥伪满便衣队,企图进占山海关城,当即被中国哨兵发现,将其击退。这是我军还击的开始。夜12时许,日军向我守军提出4项条件:(1)南关归日军警戒;(2)南关中国驻军撤退城内;(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4)撤退城上之中国军队。
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我驻军拒绝后,又将南关外中国警察缴械。经交涉陷入僵局,我驻榆旅部知大战之不可避免,除急电北平,请何柱国速返防地外,守军六二六团团长石世安,受命积极作应战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