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张国焘
1935年9月10日凌晨2点,长征路上的中共中央反对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率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当时情况异常紧急,叶剑英在出发时,不仅忘了随身携带手枪,甚至竟然还来不及通知自己的机要秘书和机要科的骨干,就独自上路了。
当时,张国焘孤注一掷,甚至在中央单独北上后还敢于另立中央,开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党籍,通缉杨尚昆与叶剑英。那么,当时张国焘为何没有动手以求一逞?许多人猜测原因在于中央红军是在半夜秘密出走,张国焘并不知情,所以避免了武装冲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其实张国焘对中央准备单独北上的行动知道得一清二楚。
1935年9月9日24时,也就是在中央即将出发前两个小时,张国焘致电中央,再次要改变中央北上的正确路线,他认为“左右两路绝不可分开行动,弟忠诚为党、为革命,自信不会胡说,如何?立候示遵。”
当时,中央已经决定独立北上,并即将开始行动,张国焘的来电显然是在暗示中央,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中央的动态。事实上,张国焘此时明明已经密令部队南下,却还在装模作样地向中央表示“立候示遵”,这其中显然有试探和麻痹中央的用意。
10日凌晨,张国焘又向林彪等人发出了一封转中央的电报:
林、聂、彭、李(富春)转恩、洛、博、泽、稼:
闻中央有率一、三军单独东进之意,我们真不为然。一、四方面军已会合。忽又分离,党内无论有何讨论,决不应如是。只要能团结一致,我们准备牺牲一切。一、三军刻已前开,如遇障碍仍请开回。不论南进北打,我们总要在一块。单独东进恐被敌击破。急不择言,幸诸领导干部三思而后行之。候复示!
朱、张 九月十日四时
这两份电报的时间紧贴中央单独北上行动的前后,说明张国焘当时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央红军的动态,根本就没有被蒙在鼓里。这就更令人云里雾里了:当中央红军北上时,张国焘为什么非常嚣张,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可偏偏就在关键时刻慌了手脚,没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