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毛泽东的智慧:巧用心理战术镇住张国焘(2)

2009-12-16 14:06
来源:党史纵横 作者:佚名
早在1935年9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听取了陈昌浩关于张国焘来电要求右路军准备南下的汇报后,给左路军红军总司令部发出了一份电报: 国焘同志并致徐、

早在1935年9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听取了陈昌浩关于张国焘来电要求右路军准备南下的汇报后,给左路军红军总司令部发出了一份电报:

国焘同志并致徐、陈:

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为完全不适宜的。中央现在恳切的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陷于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在东出不利时,可以西渡黄河,占领甘、青、宁、新地区、再行向东发展。如何速复。

中央 

九月九日

这份电报除了中央坚持北上方针的内容外,有一个最关键的信息,那就是“陈谈”二字。这两个字隐藏着两个对张国焘极其重要的心理暗示:一是告诉张国焘,陈昌浩已经把张国焘9月8日22时命令右路军准备南下的秘密电报口头报告了中央;二是这份电报同时发给张国焘、徐向前和陈昌浩。把陈昌浩向中央的报告同时发给张、徐、陈三人,表明中央光明正大,所述内容绝对属实。

可想而知,张国焘看了这样的电报一定会对陈昌浩的立场产生极大的怀疑。因为他知道中央在组织上有着绝对的权威,毛泽东又聪明过人,尤其擅长思想说服工作,谁能保证陈昌浩不会转而支持中央。为此,张国焘担心夜长梦多,就立刻在当晚分别给陈昌浩和中央各发出了一份电报。前者是命令陈昌浩第二天,即9月10日就率领左路军南下以制造既成事实。后者就是前述给中央所谓“自信不会胡说”的电报,试探中央是否已经掌握自己命令右路军立刻南下的计划。结果,毛泽东的回电使张国焘大惊失色。

原来,在1935年9月9日晚,叶剑英突然收到张国焘独自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给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陈昌浩政委的密电,后来将这份密电交给了毛泽东。据杨尚昆回忆,张国焘的那份电报内容是“速令右路军南下”。

于是,中共中央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抢先单独北上以争取主动,避免冲突。会后,毛泽东作为对张国焘9月9日24时来电的回复,发出了第二份电报。

这份电报内容几乎与前一份电报雷同,但实际上,这份电报有个最关键的信息,那就是第一句“阅致徐、陈调右路军南下电令”中的“阅”字。这个字强烈地暗示张国焘:陈昌浩不仅向中央进行了汇报,还给中央看了张国焘的第二份秘密电报。

这下张国焘的思路和计划全乱了。张国焘当年之所以敢向中央叫板,就是依仗由陈昌浩指挥的四方面军主力。一旦陈昌浩的态度有变,张国焘就成了孤家寡人。根据毛泽东在两份电报中的暗示,张国焘必然会认为:陈昌浩最终被毛泽东说服了。如此机密的电报,陈昌浩都向中央汇报,张国焘又岂敢相信陈昌浩会再执行他的命令?又岂敢再命令陈昌浩阻拦中央的单独北上?陈昌浩立场的转变,将完全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这样一想,张国焘确实立刻就失去了底气。

当然,在慌乱中的张国焘没有注意到毛泽东的这份电报是只给张国焘一个人的,而陈昌浩完全被蒙在鼓里。如果让张国焘与陈昌浩及时通气,历史也许就会是另一种情形了。

(责任编辑:楚吟)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