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是由张角发起的,在巨鹿爆发的东汉后期的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时间为184年-192年。
张角得仙人所赠《太平要术》,学会道法后率众起义,为汉末各诸侯所镇压。
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识,史称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 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到地主的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对立地位。
由于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抗。据统计,从公元107年到184年,农民武装暴动就有近百次。当时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农民群众就是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前仆后继,坚持着斗争。
在封建统治阶级层层控制下,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要进行长期的秘密准备工作。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由张角利用“太平道”,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才发动起来的。
张角是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人。他创立了“太平道”,以行医为掩护,秘密传道,组织群众,向贫苦的农民宣传“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的平等思想,提出要建立一个财产公有的“太平”世界。因此,广大贫苦群众拥护他,尊敬地称他为“大贤良师”。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
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张角和他的8个弟子,分别活动在青、徐、幽、冀、兖、豫、荆、扬等八州,吸收了几十万人加入了“太平道”。张角把他们编成36方。大方1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都设“渠帅”为首领,统一在他领导下。176年,司徒杨赐曾上书灵帝,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可见太平道已引起统治阶级的严重注意。
张角在组织工作就绪后,又亲自到京师洛阳观察政局,并不断地派人秘密搜集情报,寻找最有利的起义时机。最后,他选定了“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为全国各地同时发动起义的日期。张角又让部下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他还特别派人在京师洛阳的寺庙,以及各州郡官府的门上,用白土写上“甲子”两个大字,作为起义的信号和打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