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空军试飞探索:中国超视距空战能力95年才首次实现(一)

2009-12-24 12:44
来源:中国航空报 作者:徐勇凌
2009年5月,我们驾驶歼10战机在武器实弹攻击中打出了39/40的创纪录成绩,三代战机的武器威力着实令人吃惊,11月,我们在地靶实弹中再创佳绩,这看似容易的训

   

    2009年5月,我们驾驶歼10战机在武器实弹攻击中打出了39/40的创纪录成绩,三代战机的武器威力着实令人吃惊,11月,我们在地靶实弹中再创佳绩,这看似容易的训练成绩,背后是当年武器试飞探索的艰辛。

1995年春节刚过,我和龙林仓、常庆贤一起来到了酒泉基地,西北的寒风刺骨,而试飞的困难比冬天更为严峻。3次进基地试验都失败了,空空导弹的研制举步唯艰。试飞员老冯为此付出3年的时光,已经到了停飞的年龄,我是顶替老冯参加试飞任务的。

    两个多月过去了,雷达试飞故障不断,每天的技术攻关会议中,各路老总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试飞的挫折让人直上火。雷达被一次次地拆下来试验,试验室里性能优良的雷达,一到空中就掉链子。老总杨凤田作风雷厉风行,下令4月份必须解决雷达问题,雷达总师立下军令状,最后的任务节点谁拖进度谁负责。

终于等到了靶试的一天,龙林仓驾驶歼8Ⅱ迎着晨曦从戈壁机场起飞,“雷达工作正常!”塔台无线电传来老龙坚毅的声音,靶机起飞了,雷达却在关键时候出现了异常,13千米还没有截获目标,此时靶机的油量只够最后一次进入的机会了。再次进入,16千米目标依然没有发现。按正常情况雷达18千米发现不了目标攻击就难以完成,因为从雷达发现到发射最快也需要6秒钟时间,

    “15千米发现!”老龙几乎喊了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2秒钟后老龙报告“导弹准备好!”指挥大厅发出“发射”指令,很快无线电传来指挥员的声音:“靶机击落!”指挥大厅雷鸣般的掌声通过指挥员的话筒传到了塔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空中超视距攻击。

2003年12月25日,歼10定型试飞最后一个飞行日,我这个当年第一代中距导弹试飞的伴飞者,成为歼10导弹试飞的试飞员。靶机刚一起飞,我就利用雷达的性能迅速截获了目标,即将进入靶区时靶机突然一个机动,目标几乎飞跃雷达的搜索边界,我迅速利用歼10飞机的水平机动性能,一个不规则水平机动紧紧咬住了靶机。导弹解锁、瞄准目标,突然,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指令:“靶机故障,迅速脱离,等待下一次进入。”

我意识到,我遇到了10年前同样的境地,靶机的油量只够最后一次进入,留给我的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再次进入,我很快就截获了靶机,就在即将构成发射条件的时候,靶机控制员报告:“靶机加力系统故障!”指挥员下达了指令:“采用第二方案!”

“第二方案”是靶机故障时不得已的应急方案,试飞员要在短短的2分钟时间内迅速减速400千米/时,然后再加速400千米/时,并且要在规定的距离发射导弹,导弹攻击的机会瞬间即逝。

凭着对飞机性能的高度敏感,我精确地控制最佳发射时机,导弹离梁的瞬间飞机迅速向右倾斜了一下,浓烈的导弹尾烟遮蔽了部分风挡,我透过缝隙顺着导弹前进的方向看见了靶机,一瞬间导弹遇靶,一团火光闪现,靶机立即解体下坠。靶试成功了,歼10飞机定型试飞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猛龙飞天

1994年春,在俄罗斯试飞员学院,我和雷强第二次见面,在成都歼10试飞员小组会上我见过他。据说雷强很牛,可是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勤奋。经过半个月的理论学习,开始上机实习了,爬上我心仪已久的苏-27飞机,那份豪迈不言而喻。其实,我们此次到俄罗斯是为歼10飞机而来,歼10试飞员小组中谁都没有飞过电传操纵飞机,飞苏-27飞机是为了熟悉电传操纵飞机的驾驶技术。

两个月后雷强完成苏-27飞行回到了国内,而我还要完成试飞员培训的所有课程,要到10月份才能回国。再次见到雷强已经是一年以后了,我们在歼10模拟机上一起进行飞控系统控制率试验,每天枯燥的试验工作我们都非常投入,由于操纵系统与二代机差别很大,着陆和滑行中经常出现意外情况。通过试验,我们对歼10的控制率提出了几十条改进意见,而这仅仅是几十轮模拟机试验中的一轮。

1996年后,歼10飞机进入了首飞准备阶段,我作为歼10试飞的第二梯队没有参与首飞阶段的工作,但我还是关注着歼10飞机的研制进度,关心雷强他们的首飞工作。我听说飞机滑行出现了问题,似乎很难解决,我为飞机研制进度而担心。1998年3月23日,传来了歼10首飞成功的消息,我由衷地为雷强感到骄傲,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三代机的腾飞而自豪。

歼10的试飞历程充满艰辛,在极限速度试飞中,试飞英雄李中华在摄氏零下20度的寒冷天气中一次次地俯冲,马赫数每增加0.01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飞机蒙皮飞裂了,然而试飞员没有退缩,2003年11月,李中华终于攻克了极限表速试飞的难关,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共同努力了3年多,而我们在沙漠隔壁也度过了两个年头。

2004年的元旦,我和战友们驾机从沙漠基地凯旋而归,6年的试飞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飞机当年就装备部队,定型会议也在那年夏天如期举行。雷强代表试飞员站在领奖台上发言,他说:“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她凝结了几代航空人不懈努力的心血,她寄托着试飞员激情超越的追求。此刻,做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歼10飞机的试飞员、我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的心情:感谢为我的人生插上翅膀的飞行事业,感谢生命中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责任编辑:楚吟)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