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万家岭大捷:万家岭成日本侵略者的“伤心岭”(一)

2010-01-06 11:30
来源:新浪文化 作者:李梦文
万家岭崇山峻岭真正成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死无葬身之地。叶挺在知悉万家岭胜利消息后,曾经评论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

万家岭战斗中中国守军与日军激战

“反八字形阵”

武汉会战中的各次重要战斗,笔者一路写来,一路郁闷。常常是中国守军人数占优、基层官兵也拼死抵抗,但结局总令人叹息,或死伤甚重,或早早后撤,难得心情舒畅之时。及至写到万家岭,方才精神为之一振,总算狠狠教训了猖狂已极的日寇。

自会战爆发后,战局一直对中方不利,日军沿长江两岸和在大别山方向的作战总体都达到了预期目标,象九江、田家镇这样直指武汉核心的作战要点陆续被攻破,但是企图迅速拿下战局并一举结束在华战争的日军指挥部对"进展"依然"不满","推进速度"仍嫌太慢。于是,一方面,原本小心翼翼的日军自上到下日益自满起来,作战指导上赌博式的冒险心理日益膨胀,另外一方面,遥望武汉方向急于打开当前两军总体对峙局面的心理十分迫切,这为其随后在万家岭遭遇重创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中国守军在节节抵抗并予敌重大伤亡,先后取得击伤101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击毙101联队联队长饭塚国五郎、击毙103联队联队长谷川幸造大佐等不俗战果的同时,会战指挥高层在中共反复建议下,也在不断研究其作战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决心在后期作战中有所改变、有所修正。这集中反映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9月上旬所制定的《武汉会战方针、目的及策略指导》中。该文件明确指出,"以目前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战略,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在9月中旬据此制定的《武汉会战作战计划》中,再次强调,"以自力更生持久战为目的,消耗敌之兵源及物资,使敌陷于困境,促其崩溃而指导作战。"这表明,国民党军事当局已将原来依托阵地消极防御的基本作战思想调整为突出强调持久作战和消灭敌有生力量。

因此,万家岭之战前,中日双方已悄然有了变化,一方在暗自自省调整,而另一方却愈发狂妄大意起来。某种程度上,未战已可见胜败。

通过空中侦察,负责长江沿线主攻方向作战指挥的日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看到,在当面的中国军队防御体系中,南浔路与瑞武路之间似乎防守较为薄弱。冈村喜不自胜,认为捕捉到了关键的突破点,并在尚未充分核实情报准确性和周密计划的情况下,即令其所属第106师团迅速向西推进,孤军深入,突入防守间隙,并向两翼扩展进攻,彻底撕裂中国军队的防线,创造一个奇兵致胜的"辉煌"。

106师团由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下辖步兵111旅团、136旅团,各含两个步兵联队,此外还编配由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该师团在前期作战中已遭受重创,战斗力锐减,1名联队长、三名大队长分别被击毙。万家岭作战前,冈村不仅给106师团补充了将近3000名士兵,而且配属一个山炮联队归其指挥。

10月2日,106师团自认为出其不意地抵达万家岭一带。

中国军队早已在此布下阵势,其中居功首位者正是当面中方战地指挥官、时任第9战区第一兵团司令长官的薛岳。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