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黄巾起义的前奏:东汉外戚宦官互相残杀的几次宫廷政变(二)

2010-01-12 11:5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外戚、宦官的起伏交替,便成为东汉后期政权中的一个突出特点。由此,便演义出一个个血雨腥风的政变故事,东汉王朝也在统治集团频繁的争夺中走向崩溃。

汉顺帝

拥顺帝孙程封侯

汉和帝年仅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其子殇帝才出生一百多天,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兄弟邓骘掌握大权。数月后殇帝去世,邓太后又迎立汉和帝的侄儿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汉安帝年仅十三岁,大权仍由邓太后掌握。邓氏吸取窦氏覆灭的教训,比较恭谨守法,与宦官郑众也能合作共事。但是权力之争不可调和,等到邓太后死去,汉安帝亲政,邓氏一门仍遭贬黜,邓骘等兄弟子侄七人都被迫自杀。

汉安帝亲政,其母家耿氏、妻家阎氏等外戚上台执政。他们骄奢横暴,政治更加腐败。

阎皇后曾毒死太子刘保的生母李氏。她害怕太子长成之后报复,因此处心积虑,想要废掉太子。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汉安帝乳母王圣和宦官江京、樊丰等馋杀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太子思念二人,时常叹息。王圣、江京等怕太子日后报复,便和阎后勾结起来,日夜在汉安帝面前诉说太子过恶。汉安帝生性糊涂,竟然听信谗言,将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次年三月,三十二岁的汉安帝离京南巡,在叶县(今河南叶县南)病死。阎皇后和其兄阎显及宦官江京、樊封等商量:“皇上晏驾途中,济阴王尚在京师,倘被大臣拥立,我等必为所害。不如密不发丧,快速返京。”于是,他们伪称皇帝病重,每天照常送饭菜,问起居。一行人昼夜兼程,四天后回到洛阳,当晚发丧。阎后欲久专国政,便迎立幼小的北乡侯刘懿,以阎显为车骑将军,执掌大权。济阴王刘保年已十岁,听说父亲去世,想入宫哭灵,却被内侍挡住,不得上殿,只许在外面遥望举哀。可怜刘保有怨无处诉,有口不能言,只得在外面放声悲号,接连几天不饮不食。内外臣僚见他童年负屈,不能曲尽孝思,无不流泪同情。

阎氏掌权,立即着手肃清异己。他们放逐汉安帝乳母王圣,处死宦官樊封,迫令大将军耿宝(汉安帝母舅)自杀。于是,阎氏兄弟并处机要,威福自由。

十月,北乡侯冒寒得病,病情日益加重。中常侍(高级宦官)孙程,以前曾为邓太后服役,与江京、樊封等不和。他觉得樊封虽死,江京仍然掌权,自己总无出头之日,便处心积虑寻找机会除掉江京。他见北乡侯病重,便对济阴王谒者长兴渠说:”济阴王本系嫡统,并无失德,先帝误听谗言,将其废黜。如果北乡侯一病不起,正好将济阴王迎立为君,乘机除掉江京、阎显,事无不成!”长兴渠信以为然,嘱其妥善安排。孙程于是联络宦官王康、王国等十八人,密谋起事。

江京见北乡侯病重,私下对阎显说:“北乡侯病重,应快些选立嗣君。济阴王被废,必然生怨。如今若立他为帝,必有后患。不如早征诸王子弟,从中择立嗣君。阎显信以为然。十月二十七日,北乡侯病死。阎显替阎后划策,密不发丧,再征诸王子弟,从中选立嗣君。诸王都在外藩,不能很快来到。孙程决定乘机起事。

十一月二日,孙程等十九人在德阳殿西钟下相会,议定密谋,截衣起誓。十一月四日夜间,他们手持兵械,闯入章台门。当时,江京、刘安、李闰、陈达等四人正在禁门前值班,见孙程等涌入,立即上前呵止。孙程等也不答话,,拔刀就刺,江京、刘安、陈达顿成刀下之鬼。李闰见状,抖成一团。众人又想把他杀死,被孙程制止。孙程把刀架在李闰的脖子上,厉声说道:“今日当迎立济阴王为帝,你若赞成,就不要乱动,否则江京就是你的榜样!”李闰早已吓瘫了,连忙答应。原来,李闰颇有权术,为宫内宦官所畏服,所以孙程不想杀他。见李闰答应,孙程便将他扶起。大家一起来到德阳殿西钟下,拥济阴王即皇帝位,是为汉顺帝。孙程等宣布诏命,召集尚书令、尚书仆射等大臣扈从帝驾,登上南宫云台,孙程等留守禁中,命禁卫军守卫南宫、北宫诸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