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冀热边特委于8月22日致电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并请转蒋介石委员长及全国将士、抗战团体,报告了冀东抗日大暴动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庆祝冀东的初步胜利,庆祝国共两党及无党派同志的亲密合作”,并表示决心“以坚持的努力,为创造冀热边抗日根据地,配合全国抗战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8月29日,第十八集团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致函蒋介石,转达了这一电文。9月1日,从延安传来喜讯,中共中央和北方局致电祝贺冀东抗日大暴动的胜利。“中共中央与中共北方局今以十万分的高兴,庆祝抗日联军反日反汉奸起义的胜利及与八路军纵队的汇合,并向在起义中在前线上死难的烈士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礼!由于冀东国共两党同志及无党派抗日志士的合作,抗日联军与八路军纵队的胜利,已给日寇以严重的打击,摧毁了冀东汉奸政权,发动了广大的民众,配合了全国的抗战。我们相信这一支在抗战中新进、生长、壮大的生力军,定能在冀东各党派各领袖的合作与正确领导下继续胜利,创造冀热边新的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抗战,给日寇的野蛮统治以更严重的打击,收复冀东。望你们继续巩固团结,集中注意力打破敌人对你们的进攻,扩大和巩固部队,武装和组织民众,建立冀东抗日政权,肃清汉奸,扩大和巩固你们的胜利,为驱逐日寇,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有全国坚持抗战有利形势与华北普遍的游击战争,加以八路军远近距离的配合,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有雾灵山、燕山、五龙山东西千余里之大山脉便于回旋,冀东地方党有相当基础。根据以上各种条件,创造冀热察边区根据地,创造相当大的军队,是有可能的。但环境是严重的,工作是困难的,必须以高度的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克服斗争中的一切困难,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建立坚决持久抗战胜利的信心,克服起义的新军中不可免的复杂的严重现象。”如果当时抓住这些有利时机,是完全有可能粉碎日寇对冀东的进攻,建立冀热边新的抗日根据地的。
冀东抗日起义的胜利,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恐慌。这年夏天,日军正在全力向华中地区举行战略进攻,顾及冀东的兵力有限,在冀东基本采取的是守势。夏去秋来,日军缓过手来,决定进行大反扑。进入10月,华北日军从武汉一带调来一个旅团,准备和部署在长城沿线的关东军、伪满军共有十几万兵力,围剿整个冀东的抗日联军和八路军。向遵化、玉田、兴隆地区形成大包围的态势。伪满军队在通过喜峰口一线向我军进击。唐山等地的日军也将出动。敌人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向前推进,企图聚歼我八路军和抗日联军主力于遵化地区。
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主要是准备在冀热边区开创一个以深山区为主要依托的抗日根据地,以供冀东暴动的抗联部队集结、隐蔽和休整,坚持长期、持久的游击战争。为贯彻铁厂会议正确的决定,在什么地方创建根据地就提到了日程。中央指出以雾灵山为中心区域。但是,雾灵山没有人烟。四纵拟在青龙北部的都山建立抗日根据地。9月初,宋时轮决定集中四纵和抗联的主力部队攻占都山,遇到了日本关东军、伪满军的顽强抵抗,没有成功。部队减员严重,而且减员的多是干部和老战士,军队里多数都是刚刚加入军队不久的新战士。这样,正规八路军急需要整训,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另一方面,大量抗日联军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如何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如何提高战斗力,如何利用好游击战术,发挥我军长处利用敌人的短处,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更需要整训。其他参加起义的武装,成份复杂,纪律松弛,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改造,任务非常艰巨。此时冀东平原青纱帐已经割倒,部队失去了隐蔽的屏障,部队所在山地,人烟稀少,部队给养十分困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确实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恶劣的环境,但从当时抗日战争的总体形势来看,这些困难都可以在以后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克服。后来的斗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41年9 月,冀东抗日游击队组织3000余人打出长城,进入热河,创建了雾灵山与都山之间的大块游击区。经艰苦工作,在长城外站住了脚,并成立了晋察冀“东北工作委员会”,负责收集东北地区的情报,在伪满建立点线关系,争取伪方人员等。
由于当时的地方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把冀东形势看得过于严重,高估了敌人的力量,忽视了自己的有利条件,缺乏在冀热边创建根据地的决心信心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认为主力部队少了不能坚持,部队多了,目标大也会遭到敌人围攻。地方党有依靠主力思想,缺乏单独坚持冀东武装斗争的信心,也就没有独立自主地及时整训部队、加强政权建设、进行创建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楚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