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日决战宝山:探索八一四空战九零七号轰炸机坠落之谜 (三)

2010-01-21 10: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萨苏
淞沪之战是一场史诗,当时宝山,范围远不止一个宝山城,这个县,几乎可以说是淞沪抗战中打得最为惨烈的一个县。围绕着任云阁的907号机,关于八一四空战,还有太多的谜团

8月14日,外国记者拍摄的一张照片,三架中国霍克III战斗轰炸机正在飞向日军阵地,下方是正在撤离战区的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推测这很可能就是刘粹刚,梁鸿云和袁宝康的三机编队,因为这一天中国再无其它三机一组的出击单位。

那天下午天气很恶劣,虽然雨停了,云层却很低。根据森描述的情况,由于日机占有高度优势而且是奇袭,中国空军的飞机毫无防备。他从后上方靠近到距离梁鸿云 2410号机只有50-100米的位置,用7.7毫米机枪猛烈开火,霍克三冒出浓烟开始下降,在距离上海大约20公里的地方坠落。

而中方的记载,此事还有后文。

就在此后不久,虹桥机场的机务人员看到空中飞来一架拖着黑烟的霍克三战斗机,这架飞机东倒西斜地冲向跑道,降落后却迟迟不见飞行员出来。

机场的卫兵和地勤人员冲向飞机,才发现这正是遭到袭击的2410号机,机上的飞行员梁鸿云中尉身中五弹,腹部被洞穿,但仍坚持把飞机降了下来。当时《新闻报》报道,落地的梁鸿云“经车送同孚路中德(宝隆)医院救治,到院时双腿已失知觉。其主要伤处有二,一弹从左后背穿过脊骨,由前腹而出,流血过多;肝脏及腰部均受创伤。”

2410号飞机损伤不重,不久又重新投入战场。但梁鸿云中尉因为伤势过重,经过几个小时抢救仍然不幸瞑目。“临终时并无遗言,唯云我不能死,我尚需飞空杀敌”。

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中队副队长 梁鸿云 中尉 山东栖霞人,战死于1937年8月14日

这样重伤之后仍坚持把飞机开回机场的飞行员并非仅仅梁鸿云一人。

九一八之战,空军为纪念东北沦陷六周年对日军发动空前的猛烈攻击(实际也是要在转用苏式装备后消耗掉原有的美式装备),宋美龄亲自到南京大校场机场迎送飞行员出击。混战中一架重伤的中国空军轰炸机挣扎着飞向机场,看得出来飞行员和飞机已经是在苦苦支撑,宋美龄回忆她当时和所有的机场人员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遥望那架摇摇晃晃的飞机,全心祈祷它能够平安落地。

英勇出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

不幸的是,这架飞机再也无法坚持了,在即将进入机场的一瞬间终于力竭,翻滚坠落。

那一瞬间,机场中人无不一声痛苦的长叹。

那是我们自己的兄弟,那是我们中国的好男儿阿!

在日本偶然发现的一张照片 – 一架中国轰炸机坠落在南京大校场的外壕中。我很怀疑这架飞机,就是宋美龄在回忆录中说的那一架。

《中国大空战》中记录了另一个场景 – 1937年8月,南京大校场机场,一架“雪莱克”攻击机像一头犹斗的困兽,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座舱里、仪表板上处处是鲜血,挡风玻璃上是四个碗口大的血字:“还我河山”

空中之虎 -- 抗战开始时中国唯一的攻击机A-26雪莱克

血字是中国空军第九大队少尉飞行员徐汉灵写的,他出击上海扫射日军阵地时受了伤,伤得很重,但仍把飞机飞了回来。落地后,这名年轻的飞行员蘸着伤口喷涌的鲜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了这四个大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