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种武器把击发装置设计得如此奇特,最主要目的是,当特工处在危险环境,比如被人用枪顶住的情况下,可寻机以手套接触对方身体,当较长的击发装置顶及对手身体时,就会被触动击发射击,致敌于死地。持这种手枪的特工也可用同样方式实施暗杀行动。
不过,这种枪因为体积的原因,压缩空气只够发射一颗子弹,重新装填需要特种工具和气瓶。侯殿坤第二次向栾超家射击,应该是准备使用另一只手套上的手枪。
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电影《不眠之街新宿鲛》中,其中有一个善于改造枪械的角色木津,就有一只这样的枪。影片中并有案犯在和警察近身搏斗中使用它射击的镜头,充分显示了其性能。因为造型新颖,这种手套手枪和木曾改造的另一种隐藏在手提箱中,带有消音器的特工暗杀用枪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个日本模型制造商因出售这两种枪的模型而大获成功。
不眠之街新宿鲛电影中的两支特种改造枪 -- 手套手枪和皮箱手枪
既然这种手枪是属于美国海军的产品,为何会落入军统特工手中呢?
这就要从二战中美国情报机构与中国的合作说起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反法西斯盟国之一,中国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中国特工也有很出色的表现。美国参战后,忽然发现中国曾经警告和预测了珍珠港事变的发生,但未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基于这种原因,美国情报机构主动与中国联系,希望建立合作关系。
这中间,最成功的,莫过于美国海军情报官员梅乐斯(Milton E. Miles)与中国军统局负责人戴笠之间的合作了。1942年5月,任海军中校的梅乐斯以美海军联络官身份来华,谋求美国海军与中国情报界的合作。戴笠嗅觉灵敏,立即从海军部长陈绍宽手中先行夺取招待梅乐斯的权利。梅乐斯并非职业情报人员出身,急需有经验的特工人员协助在华开展对日情报工作,戴笠掌握着庞大的军统局,却急需美国方面的资金,器材,技术支持。双方一拍即合。1943年4月15日,由戴笠担任主任,梅乐斯担任副主任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正式成立,双方签订了协作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双方交换军事情报,允许美方派人在中国沿海布雷测量,双方共同在沿海和主要城市设立无线电台等情报设施,美方为中方提供武器,器材,经费,帮助军统局培训特务武装等。
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合作顺利。梅乐斯不断通过军统方面获得重要的对日作战情报,而军统方面也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