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1·13”空战:台湾海峡上空的最后一次国共空战(2)

2010-02-04 15:4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铭史
战后得知,胡寿根驾驶的是3号飞机,他击落的正好是敌机僚机组的3号机,飞行员叫杨敬宗。 与我军的1∶0版本比起来,台湾那边的版本则令人称奇:2∶
 
  战后得知,胡寿根驾驶的是3号飞机,他击落的正好是敌机僚机组的3号机,飞行员叫杨敬宗。
 
  与我军的1∶0版本比起来,台湾那边的版本则令人称奇:2∶0。据仍健在的台军飞行员石贝波在1994年接受台湾《联合报》采访时称,解放军被击落两架,国民党空军在空战中全胜,只是有一架在回航时失事,失事飞行员正是杨敬宗。
 
  详解:出现分歧的拐点
  根据公开的报道,杨浪梳理出了一个双方都能认同的事实。时间是1967年1月13日中午,国民党空军侦察大陆沿海情况被发现,解放军空军24师出动歼-6四架,飞行员分别为乔田福、叶木佑、胡寿根以及陈国良。而国民党空军出动RF-104一架,飞行员为宋俊华,F-104四架,飞行员分别为萧亚民(张学良东北军飞行大队大队长金恩心的女婿)、胡世霖、杨敬宗以及石贝波。
 
  开始时,歼-6四架追踪RF-104,四架F-104接近掩护。
 
  歼-6编队突然右转,向F-104编队对头飞来。
 
  杨浪说,到此为止,双方的叙述是完全一样的,尤其是歼-6编队突然向F-104编队“对头飞来”的这个最关键的战术动作。在解放军,这是经过精心的战术准备并在地面指挥引导下完成的一击制敌的动作。
 
  这一战术动作的惟一风险是F-104上装备的那些红外制导的“响尾蛇”导弹。不过,1967年国民党空军装备的“响尾蛇”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迎头攻击不大于12000米,尾追攻击约7000米,而且作战反应时间需要6~10秒。按胡寿根的版本,我机在敌机近至20公里时突然右转弯打对头,“一转过来就发现了敌机”,“攻击时间只有1。1秒”,这个时间F-104显然来不及发射导弹。而石贝波的版本中,在我机右转打对头之后,又有一个右转,致使机尾暴露,所以有胡世霖和石贝波各以“响尾蛇”导弹击落我机之说。
 
  杨浪说,按胡寿根的版本,“打对头”之后,胡即迅速捕捉敌3号机,在几秒钟之内以机炮将其击落。而石贝波的版本是在“打对头”之后,我机又有一个向内的转向,然后被“击落”。
 
  真相:我军飞行员都健在
 
  虽然40多年过去了,杨浪通过搜寻资料发现当年参战的我军四名飞行员全体健在。一号飞行员乔田福退休在山东德州,二号飞行员叶木佑在南吕油粮公司,三号飞行员胡寿根为江西教委退休干部,四号飞行员陈国良任唐山空6军副参谋长。
 
  而国民党F-104编队的四位飞行员除石贝波外均已不在人世。其中萧亚民1970年训练失事,胡世霖1990年病故,杨敬宗在“1·13空战”中死亡。
  此外,空战战果的统计主要依靠照相枪的摄影,无论哪种战机,其武器击发即有机头照相枪拍摄。
 
  “1·13空战”,胡寿根的1∶0版本是有照片为证的,而台湾版本却只有石贝波与胡世霖的口述,并没有照相枪的照片。
 
  杨浪搜索相关资料发现,台湾方面的研究者一直不很愿意爽快地承认我军的版本,主要纠缠在几个细节上:
 
  其一,国民党空军记录中,战后萧亚民要求各机“checkin”(报到),当时位于澎湖的战管都曾听到杨敬宗的报数回答“three”。所以,他不是在空战中被击落,而是在返航中坠落的。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