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宋蒙荆襄之战
2010-03-17 09:24
大雕是绝种了的,降龙十八掌是忽悠人玩的,武穆遗书是不存在的,神雕侠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真实,是宋元两国那场血火交织的战争,是以身许国的慷慨。

在蒙古大军横扫天下的“光辉战史”里,有这样一场漫长如噩梦般的大麻烦——襄樊争夺战。
在宋蒙战争的大版图里,荆楚平原上的襄樊重镇仿佛一把刀子直顶在蒙古人的胸膛上,饶不过也躲不开,啥避实击虚啥躲其锋芒都统统一边去,襄樊防线是南宋国土防御的核心,是蒙古大军南进的跳板,襄樊之战谁得胜,谁就死死扼住了战争命运的咽喉。襄樊的较量注定是针尖对麦芒的血火攻杀,动手就要干到底,开战便永无宁日,倾国相搏,一句话,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至20世纪70年代,一位叫金庸的武侠大师以这段惨烈的历史为底料,以生花妙笔描绘出三部令全球华人都耳熟能详的武侠故事。也正是拜金老先生的奇思妙想所赐,提起那场荡气回肠的战争,许多人脑袋里首先浮现的是天上飞来飞去的大雕,是郭靖风卷残云的降龙十八掌,是包罗人间万象智慧的武穆遗书,是杨过黯然消魂的悲情和小龙女长袖飘舞的华彩,空穴来风的故事在现代电视艺术的包装下掀起一代又一代的收视率奇迹,香港拍,台湾拍,中央电视台跟着拍,四大天王演,四小天王演,超男快女们争着演,选个演员闹个绯闻都被无聊媒体当回锅的冷饭炒来炒去,却很少有人关注:那段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模样?
大雕是绝种了的,降龙十八掌是忽悠人玩的,武穆遗书是不存在的,神雕侠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真实,是宋元两国那场血火交织的战争,是以身许国的慷慨,是力战不屈的激昂,是猛士断腕的叹息,是国破山河在的悲怆。
自1236年蒙古军挥兵南下开始,襄樊两城便陷入长达三十七年的暴力与仇恨中。窝阔台崩了,蒙哥汗接着干,孟拱过世了,吕氏兄弟接着守,几代人千百万条生命,威服天下的荣耀与守土保国的责任,俱交织在这两坐小城之下,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风化成凝血的篇章。关于这一切,千言万语,多少的生死相搏,多少的良将奇谋,多少的战例经典,却只汇成三个词:天命,信念,民气。
说天命,襄樊真的倒霉的很,不止因为敌人太强,老话说,堡垒都是内部攻破的,三十七年来,襄樊军民最大的敌人,恰恰却是他们誓死扞卫的领导--南宋。要给这个朝廷的最后时光写个总结鉴定,怕是只有四字评语:瞎搞!胡闹!
南宋的皇帝们不是一般的昏,除了给岳飞平过反的孝宗还些许有些血性外,其他的不是吃喝玩乐,就是窝在深宫里算计人,整死个功臣过过舒坦日子还行,指望他富国强兵,那是相当的没指望。南宋的大臣也不是一般的昏,时言“北宋多名相,南宋多奸臣”,150年来,秦烩,丁大远,史弥远,贾似道,腐败的腐败,奸诈的奸诈,奸臣的名单都能编一个加强排,打了胜仗是他们的功劳,吃拿卡要没个完,打了败仗就是你顶缸,黑锅闷棍少不了。所以这南宋一百五十年,除了向北方苟且偷安装孙子,基本是什么正事都没干,想找个正面典型出来,那是相当的难。就拿这漫长的襄樊保卫战来说,整个南宋政府三十七年来昏招迭出,就是拖后腿也能把襄樊拖死了。
襄樊就是在这样的血霉里抗战的。
襄樊的第一次兵灾就是南宋朝廷没事找事招来的,1236年,宋蒙联合灭金后,窝阔台还没下决心南征,南宋皇帝宋理宗自己找死,在根本没有作好任何战争准备的情况下首先向蒙古发动进攻,被打得灰头土脸不说,还招来了蒙古人大规模的报复性进攻,漫长的宋蒙战争就在南宋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闹剧里拉开了帷幕。可襄樊人却打的很硬气,任你窝阔台人海战术狂攻,宋将孟拱针锋相对,以攻对攻,在经过五年的拉锯以后,终于将蒙古人的第一轮攻击波彻底击退,可任谁都不会想到,在襄樊漫长的兵祸中,这仅仅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