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宋蒙荆襄之战(2)
2010-03-17 09:24
三十七年来,襄樊防线的守将换了又换,立了功的大将不是被罢就是被杀,死在蒙古人屠刀下的少,死在自己人陷害中的多。南宋的宰相里,丁大全扣军饷
三十七年来,襄樊防线的守将换了又换,立了功的大将不是被罢就是被杀,死在蒙古人屠刀下的少,死在自己人陷害中的多。南宋的宰相里,丁大全扣军饷,史弥远排异己,贾似道干脆坐视襄樊的死活不救,坚韧的襄樊防线是南宋权臣的眼中钉。说起南宋的这段历史,真是一肚子的气,不管外面打的热火朝天,内部斗争永远是乌烟瘴气,自坏长城的悲剧演了一出又一出,襄樊,不亡也难。
比起南宋政府自己的胡折腾,蒙古人却认真的很,三代可汗各个决心大,过不了长江,就信用汉军组建水师,攻不下城池,就改变屠杀政策收买人心,至于反间计挖墙角,更是用了个遍。一边是强大的帝国励精图治的统治者,一边是昏庸的领导腐败的朝廷,襄樊,在这样倒霉的天命里,在新旧交替的夹缝之间,整整坚持了三十七年。
只因为一种精神——信念!
襄樊之战,所谓名将,远非决定胜败的因素,真正的图景,是一场全民皆兵的总动员。家家户户齐出阵,老少爷们上战场,老爹死掉儿子顶,哥哥牺牲弟弟冲,这才是蒙古人面前真正的对手,这才是比所谓降龙十八掌打狗棍法更有破坏力的力量。任你蒙古军刀兵过处片甲不留,襄樊的抵抗仿佛烧不尽的野草,一茬烧过又一茬的疯长。窝阔台败了,蒙哥败了,阿速军败了,蒙古军败了,两代可汗碰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那些站在城头上抵抗的湖北汉子们,他们懂得一件事,这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有我们世代生活的家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
于是,蒙古人被打惨了。
公元1236年,蒙古军第一次进攻襄樊,那一次他们打了个开门红,御架亲征的窝阔台如摧枯拉朽一般连取襄阳和樊城二镇,之后他才知道,他踏进的是一片地狱,政府军垮了,襄樊人自发的组成民团,当官的逃跑了,乡民们自动的组成义师,今天拔个蒙古据点,明天袭击个运输队,骄横的蒙古大军晕头转向,仿佛空气里都充满着自己的敌人,宋将孟拱整顿军队从正面发动反击,襄樊人的义师从侧面不间断的骚扰,任你屠城任你破坏,只要还有一丝气力,终要与你周旋到底,最终,天下无敌的蒙古大军第一次体会到了崩溃的滋味,他们如丧家犬一样的退了出去,18年后,号称蒙古最智慧王子的忽必烈再次涉足这片土地,江汉军民一如既往的浴血奋战阻止了他前进的脚步,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却只换来奸相贾似道的一纸卖国条约。蒙古兵再次退去了,可这次,他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1268年,决定襄樊,甚至决定整个中国命运的第三次襄樊争夺战,再一次打响了。
宋朝政府还是一样的昏庸,宰相贾似道还是一如既往的陪着皇帝在宫里斗蛐蛐,国家?朝局?民族命运?与我何干。襄樊军镇接连派了三批求救使者,第一批和第二批都被贾似道拦了下来,第三位使者不顾一切的冲进皇宫,还没说话就被宫廷侍卫砍了头。可是就算说了又怎么样,襄樊告急?宋朝皇帝会很纳闷的问:襄樊在哪里?
襄樊人已经习惯了,三十年来,他们就是在这种孤军奋战里走过来的,可这次,他们却突然感到了不习惯,不仅仅是因为蒙古人出人意料的有耐心,挖壕沟,筑城,大部队重兵重围,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堡修筑堡垒,在樊城东北白河城修建堡垒,襄樊的外围被割断了,襄樊的后路被切断了,甚至,襄樊两城之间的联络也被切断了。在南宋朝廷“行政不作为”的帮助下,坚韧的襄樊防线被切割成无数孤立的点。襄樊守将吕文焕在城头上恨恨的骂:这种缺德的招数,估计只有汉人才想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