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浦东陆家嘴挂牌,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及原料生产香烟,贪婪地吸吮中国人民的膏血。滚滚钱财流向外洋,洋烟成了病国之忧。面对英美烟商肆意掠夺,爱国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拍案而起,创制国产香烟,以挽回利权,与洋商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竞争较量。争斗之激烈不亚于两军对阵的生死搏杀!
遭诬陷被迫歇业,受挫不馁再创新公司
简氏兄弟原籍广东南海县,早年随叔父简铭石在香港学生意,后去日本经商,曾购买“广东丸”轮船一艘,往来于日本、大陆、香港及南洋群岛,运销土产杂货。兄弟俩目睹洋烟在国内泛滥,萌生了生产国货香烟,与洋烟一决高下的爱国之心。遂将轮船拍卖,于1903年初夏离开日本返回香港,筹集资金,购买机器,聘请技师,招雇工人,开办了“南洋烟草公司”。经不断试制改进,至1905年春,“南洋”的国产香烟问世。简氏兄弟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吉祥词语,如“双喜”、“白鹤”等予以命名。因是国货,一面市就吸引了众多烟客,渐渐打开了销路。
“英美”对“南洋”的出现既怕又恨,挖空心思诬构陷害,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先是向香港巡理府控告,称“南洋”的“白鹤”香烟盒子,与他们公司的“玫瑰”牌相近,侵犯了其专利权。巡理府不顾事实,强令“南洋”停止生产“白鹤”,并将库存的“白鹤”查抄,付之一炬。接着,“英美”又诬告“南洋”的“双喜”盗用了他们“三炮台”的商标,巡理府又勒令停止生产经销“双喜”。
简氏兄弟奋起抗争。然香港本在英国人控制下,“英美”烟商与港英本是勾结交通的一丘之貉,无异秀才碰着兵。兄弟俩只好另行设计“飞马”、“喜鹊”等新品牌,港英当局却故意刁难,以种种借口,迟迟不给登记注册,使“南洋”生产萎缩,入不敷出,负债累累,无奈于1908年宣告倒闭。
受挫而不堕青云之志,简氏兄弟并未气馁,更激发了振兴国货事业的斗志,誓再接再厉,东山再起。他们向叔父简铭石借款13万元,在1909年3月再度开业,更名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由简照南出任总经理,苦心孤诣艰难经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廷,民国建立。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南洋”的国货香烟大受欢迎,产销看好。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列强无暇东顾,我国民族工商业得以夹缝求生。“南洋”趁机扩大生产,利润不断增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终于打破了“英美”独霸中国卷烟市场的局面。
趁此转机,简氏兄弟向北洋政府注册立案,进军“英美”基地上海,在上海建造分厂,并在1915年将总公司迁来沪上。
削价竞争中靠着“国货”这张王牌,终于转危为安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声对于“南洋”这支突起异军,“英美”烟商射出一支又一支毒箭。先是拿出了扼杀我民族工商业的惯伎——削价竞销,意在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或是使维持原价的“南洋”烟卖不出去,或是逼使“南洋”跟着降价而亏本。两者结果一样,即轧瘪“南洋”。
街头巷尾,“英美”香烟的降价广告比比皆见,八折、六折甚至买一送一,为了先在上海挤垮“南洋”,不惜把原计划发往外地的烟留沪廉价销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简照南对“英美”的手段早在意料之中,也作相应降价。为不使亏本过多,保持公司产销不减,又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趁着“英美”把上海作为主战场的机会,将“南洋”烟打到内地去,派出推销员,分赴各地薄利推销;二是由简玉阶去南洋,重建土产公司,边销售国内土特产,边销售香烟。把这两处赚来的钱补贴公司生产,以便与“英美”作长期抗衡。
时间过去了好几个月,“英美”继续降价销售,毫无收兵之意,大有不把“南洋”挤垮不收兵之势。简玉阶有点沉不住气了,认为“南洋”底子薄,长此下去难以支撑。简照南成竹在胸,打出了一张“王牌”,他说:“近年公司之所以能生存发展,仰仗了民众支持。抵制洋货、振兴国货为各界同胞的共同心声,以国货相号召,胜过金钱百倍,威力无穷。”
不久,“南洋”推出了新品牌“爱国”牌香烟,广告词是由简照南推敲拟就的:本公司愤外烟之充斥,痛漏卮之日甚,特本爱国精神,运用中国资本,采办中国原料,雇请中国工师,制为“爱国”牌香烟。齐家兼爱国,天职属男儿,华夏神明胄,何尝逊四夷利源防外溢,国货应提携。
恰逢北京国货展览会揭幕,简氏兄弟将精制的“飞马”牌香烟送去展出。烟盒上“振兴国货”四字,引众多参观者凝视沉思,不少烟商向“南洋”要货。
为表明“南洋”振兴国货为国为民的心迹,简氏兄弟尽力资助公益事业。如向武昌、暨南、南开等大学捐款,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创办义学,免费招收烟商子弟入学;广东饥荒,买了粮食运去放赈;直隶水灾,议定5个月中,每销售一箱烟,抽出5元救济灾民……
简氏兄弟提倡国货的爱国热诚,感召亿万同胞心,“南洋”烟价虽略高于“英美”烟,但销路一直很好。烟客们称“南洋”烟是“爱国烟”,情愿多花一点钱,也不买洋烟;南洋各埠华侨商人,也都积极代销“南洋”的烟。简照南深有感慨地说:“我公司在与‘英美’的削价竞销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多借‘国货’两字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