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现当代·吕恩】听吕恩说友人(下)(2)

2009-05-18 12:2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张昌华
吴祖光新凤霞夫妇 暮年回首吴祖光 吴祖光、新凤霞是当代一对令人钦羡的贤伉俪,殊不知吕恩是吴祖光的前妻。 1938年吕恩就读国立剧专,吴祖光是校长

吴祖光新凤霞夫妇

暮年回首吴祖光

吴祖光、新凤霞是当代一对令人钦羡的贤伉俪,殊不知吕恩是吴祖光的前妻。

1938年吕恩就读国立剧专,吴祖光是校长俞上沅的秘书,兼教国语。不久吴祖光的《凤凰城》上演,文名鹊起。吴祖光好请客,一次叫上了学生吕恩。17岁的吕恩不解,事后问“吴先生,你怎么也请我?”吴说:“我喜欢你呀!”吴祖光常提醒吕恩:“没事别玩,多看看书,多写写字。”吕恩当时也没认真,直至结伴到成都演出吴祖光的《牛郎织女》后“才慢慢好上的。”有段时日,吴祖光给吕恩和秦怡同时写信,称吕恩是“傻女孩”,称秦怡是“美女孩”。吕恩知道了,也不嫉妒。吴祖光对人说:“要是吕恩嫉妒,她就有爱我的意思了。”吴祖光还教吕恩记日记,纠正吕恩的发音……日久生情,两人便生活在一起了,但谁都没提正式结婚的事。1944年3月,吕恩回老家常熟探亲,发生一个插曲:故乡的一位已定亲的表兄对吕恩有点“意思”,外界又有传闻。母亲警告吕恩:不能和表兄好,否则要出人命。正在这时,吴祖光到常熟来了,与吕恩母亲作了一晚交谈,母亲对吴很满意,对吕恩说:“这人对你不错,他又有学问,你们就结婚吧。”吕恩觉得突然,后又想,女孩子大了,老被人追来追去,也不是个事,不如成家后专心搞事业。1944年3月,吴、吕在上海举办婚礼,由冯亦代、丁聪操办。夏衍和叶圣陶是证婚人。他们共同生活了6年,1950年友好分手。

晚年的吕恩总结分手的原因,是两人性格差异大,生活习惯、爱好也不同。吴祖光偏北方人的习惯,喜欢听京剧、吃面食,好静;吕恩喜上海人的情调,爱吃米饭、爱跳舞,好动。一次吴带吕去欣赏京剧名角麒麟童的戏,吕恩却呼呼大睡。吴祖光说是在对牛弹琴。在上海,吕恩与赵丹、唐纳跳舞,吴祖光当观众。在上海的一段时日,吕恩晚上拍戏回来晚,天亮一睁眼,吴祖光已上班去了,有事互留纸条,像街坊邻居。时间一长,在感情上自然就疏远。吕恩为人爽直,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有男子气概,她不欣赏吴祖光的“黏黏糊糊”;而且,吕恩个性很清高,她认识吴时,吴还藉藉无名,后来才“发”起来。吴祖光名气如日中天时,别人叫她吴太太,她听不惯,她喜欢人家叫她吕恩。她叫吴祖光就是吴祖光,从不叫祖光。1949年在香港拍《虾球传》时,他们便决定分手了。吕恩回忆这段往事时,不时夸吴祖光聪明,人缘好,待人诚,朋友多,交情厚。吕恩总感到自己对吴祖光“敬”多于“爱”。说他俩宜做朋友,不适合做夫妻。尽管如此,吕恩觉得吴祖光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她数次说:“我仍然很感激他”。吕恩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她与吴祖光共同生活的6年,是吴祖光创作高峰的6年,最出成果的6年。在外人看来,这当然也是“绿叶”衬托“红花”的6年。

说起他们的友好分手,文明又理性,浪漫又温馨。

1949年吴祖光由港回大陆时,经济情况窘得很(编剧收入不如演员拿固定月薪),他们把房子抵押掉,得几千块,吕恩全给了吴祖光。吕恩考虑吴祖光当导演,将来拍戏采景需要照相机,就花几千元买了部莱卡照相机送他作纪念。(那部莱卡照相机可买辆小汽车!)光睡衣就买了十二套。

吕恩认为吴、新很般配,新凤霞崇拜吴祖光,吴祖光也体贴新凤霞。她为他们祝福。吕恩说他们结婚时,她送了礼,只是人不便去。

分手后的吕恩与吴家父母、兄弟姐妹处得仍很好,吴祖强、吴祖康他们称她仍一口一个“吕姐”。吕恩自豪地说:“整个吴家,Family都是我的朋友。”吴祖光似乎也没把旧情断绝。1951年,吕恩在西苑革大学习,新婚后的吴祖光还去看吕恩,并带了条烟(吕恩那时抽烟)。吴问吕“今天是什么日子?”吕恩被问得莫名其妙,吴祖光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他们一同去了趟颐和园。吕恩理智地提出,两人关系既已结束,大家就不要单独见面了。吴祖光说做朋友总可以吧。吕恩说新凤霞很爱你,爱情是不能容沙子的,自那以后,他们只在朋友聚会场上见面,再也没有私下交往。

吴祖光结婚后,吕恩与胡蝶的堂弟、原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起义人员)胡业祥结成连理。育有一子胡其鸣,在美国从事影剧业,颇有成就。胡业祥于1998年去世。

新凤霞去世后,吴祖光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患老年痴呆症,语言有障碍。“二流堂”主唐瑜88岁生日,二流堂幸存者们在北京的“夜上海”为唐祝寿。这是吴祖光最后一次参加老朋友聚会。吴、吕同席,餐桌上,吴祖光只知道埋头吃菜,一言不发。餐毕,唐瑜夫人李德秀与吕恩耳语:“吴祖光要和你照张相”。吕恩先是一愣,然后便很坦然,“就这样他拉着我的手和我照了张相”。吕恩说这张照片她也没见过,大概是被拍照的那位朋友收藏了。

回首与吴祖光的如烟往事,吕恩感慨万千:“吴祖光对我是有情的”,“我想是吴祖光把我带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如果我没有认识他,那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去了。也许会走另一条道路。想来想去,我还是很感激他。”

徐悲鸿赠吕恩《猫》

张大千赠吕恩《仕女》

徐悲鸿的《猫》·张大千的《仕女》

吕恩不事收藏,但每遇友人赠物,她必珍如拱璧。她觉得那不止是纪念,而是收藏友谊。“文革”中,她家遭造反派四次劫掠,书画文物荡然无存。最令她痛心的是两幅前辈的赠画:一是徐悲鸿的《猫》,一是张大千的《仕女》。

这两幅画的得失都十分传奇。尽管吕恩已是88岁的老太太,对往事的记忆仍十分清楚,连细节都说得绘声绘色。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