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洪秀全之所以在公开仪式上提出报酬问题,是中了罗孝全礼拜堂里两名中国执事的圈套——他们见洪秀全才能出众,如受洗受聘后成为罗孝全助手,必会挤掉自己的饭碗,故劝诱洪秀全“在受洗礼之前,亲对罗牧师要求应许其每月得津贴若干以维持其生活,如是始能于受洗礼之后留在广州继续学道。时秀全贫甚,遂以其言为合理可信,即旨罗处要求”,因而引起罗孝全不悦,终使洗礼受挫。
当不上传教士,洪秀全与罗孝全伤感地告别,决定到广西紫荆山寻找冯云山,去那里继续传播拜上帝教。但是罗孝全哪里知道,他的拒绝为洪秀全施洗的举动,实际上是制造了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偶然:如果当时他接纳洪秀全入了教会,晚清历史上不过多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基督教徒,哪里还会有一个名震天下的“上帝”、扫荡四方的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呢?
卖力为太平天国鼓吹,利用洪秀全传播基督教
太平军在南京建都后,号称已发展至百万人,这一进展令罗孝全感到惊奇。1852年8月,他在给《北华捷报》的一封投书中写道:“天意真是奇妙,与外国战争之出人意料的结果乃是中国之开放。如今,倘此次革命将推翻偶像之崇拜而开放门户,使福音得普遍传播于全国,则结果岂非同样奇妙耶?”至12月,太平军颁布了以《天朝田亩制度》在内的各项纲领和政策,罗孝全简直有些欣喜若狂了。他以信的形式散发了一份传单,预言太平天国运动“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想想看,在他苦心经营了七八年的东石角礼拜堂,规模最大的布道活动也不过区区数十人,而在洪秀全那里,竟有百万之众等着他抚慰灵魂,传播福音,那将是一种多么诱人而美妙的景象啊!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
就在这期间,一封由洪秀全署名、盖有“天德太平王印”的信,几经周折,终于送到了他手中。洪秀全的来信,使罗孝全一连几个星期沉浸在对这个早已淡出记忆的学生的感念之中。他为当年拒绝给洪秀全施洗而懊悔,同时也为这位“天王”的宽宏大量而感动。但他很快从圣经的使徒行传里找到了依据——“……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
“这多么像对使徒的邀请——请你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罗孝全举着手里的信,脸上有一种痴迷的表情,仿佛看见了他心目中的“马其顿”——天京。
罗孝全太想与洪秀全拉上关系了。他的目的很明确:利用洪秀全在中国广泛传播基督教,实现他梦寐以求的中国“革命化、基督教化”。
去南京阻碍重重,苦等四年方与天王会面
去南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罗孝全参加太平军的计划首先遭到了美国驻华公使马沙利的反对。罗孝全是个倔强的人,他并不理睬马沙利的威胁,而是径直从广州来到上海,为自己的南京之行做准备。他于1853年7月5日离开广州,到达上海的海路用了整整25天。在此之前,他关闭了东石角礼拜堂,并宣布脱离美国南部浸会而成为独立传教士。
脱离教会后,罗孝全立即尝到了独立传教士的穷窘滋味。况且,在当时,从上海经太平军占领下的镇江等地到南京,不仅路途艰险难测,还要想办法越过沿江清军水师的封锁线,是一件要冒很大风险的事。
在上海的许多美国传教士和商人都极力赞同罗孝全早日到南京去。罗孝全的支持者们特别看重他与洪秀全的特殊关系,希望他为所有想和太平天国打交道的人做出榜样。
临行前的黄昏,传教士们专门举行了祷告会,并把他送到一只小帆船上。然而时运不佳,小船进入长江后不远,就遭到清军水师的拦截而不得不返回上海。这一天是8月5日,罗孝全称之为自己一生最倒霉的日子。
在上海的一年多里,他举债已达两百元,难以再撑下去。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返回广州的礼拜堂继续等待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