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黄娥】蜀中才女 曲中李易安(3)
2010-06-22 15:06
黄娥读罢此词,悲痛欲绝,一口气写下了《罗江怨.阁情》四首,其一云: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
黄娥读罢此词,悲痛欲绝,一口气写下了《罗江怨.阁情》四首,其一云: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
这首用血和泪写成的散曲,道出了她与杨慎在江陵惜别的景况和心情,读起来感人至深。
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陪伴杨慎两年,夫妻朝夕相处,同时饱尝流放之苦,避叛军,防瘟疫,生活极为艰苦,但黄娥爱心不移,二人情谊更深.直到杨慎父亲去世才赶回新都老家,这一别就是三十年。
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70即可归休,不再服役。可当70岁的杨慎老人归蜀不久,却又被明世宗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悲愤至极的杨慎不到半年即含恨惨死在一座古庙中,身边没有妻子儿女。噩耗传来,黄娥悲伤万状,不惜以花甲之年徒步赴云南奔丧。走到泸州,遇上被运回的杨慎灵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刘令娴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词语凄怆哀惋,闻者无不垂泪。
杨慎去世后,家庭中人和亲戚朋友都主张厚葬杨慎。黄娥强忍悲恸,力排众议,以简单丧仪装敛杨慎遗体。明世宗果然派人来查验,见死去的杨慎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找不到任何非难的借口,免去杨氏家族的杀身大祸。
杨慎一生才华卓群,著作等身,理想人格和人文精神在明代引起相当的震动,并得到后世李贽、钱谦益和陈寅恪等一批知名学者的高度赞许。但他仕途坎坷,给他的一生带来悲剧,聊以自慰的是,他娶了一个能与他心心相印的妻子黄娥,爱情生活凄美而又幸福,给他悲剧的人生带来不可缺少的慰籍。
但杨慎的人生悲剧却给黄娥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凄凉。黄娥与杨慎结婚姻几十年,夫妻聚少离多,形单影只的黄娥,愁肠百结,满腹哀怨。她虽与杨慎关山万里,但情深意笃,年复一年,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抒发了自己对丈夫的惆怅思念之情,如长为艺林传诵的《黄莺儿》散曲: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流几弯,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这首曲是说丈夫被发配到滇南,相隔云山万重,即使登高极目远望,也望不见,心里更加悲伤,望不见不说,寄书又困难,音讯传不到,这让人愁肠百结,无所适从。
黄娥在《罗江怨》里抒离别情怀:
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小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不恼。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雁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关山转望赊,程途倦也。愁人莫与愁人说。离乡背井,瞻天望阙。丹青难把衷肠写。炎方风景别,京华音信绝。世情休问凉和热。
曲中,勾画了荒寒的景色,衬托了黄娥凄苦的处境,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还牵挂远方亲人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