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民国五疯子

2011-02-24 09:27
来源:凤凰网 作者:伍立杨
蒋介石到那儿去看他,有如亚历山大大帝去看那位木桶里的希腊哲人。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交迫,中西文明的冲突,时世遭遇数千年来所未有之一大变局,各色人物背景复杂,从那特殊风气中所磨炼生长的精神变形及夸诞状态,也就特别显眼。


  五疯子者,一曰吴稚晖。1927年北伐途中,宁汉分裂,各方多端调停。汪兆铭四月初来到上海,双方国民党元老开会斡旋辩论,会议开到高潮,吴稚晖十分激动,竟陡然离坐,到汪精卫面前跪下,求他改变态度,与蒋介石携手共赴时艰。“会场空气,至为激荡。吴氏下跪,汪则躲避,退上楼梯,口中连说:稚老,您是老前辈,这样来我受不了,我受不了。全场人都为之啼笑皆非。”(李宗仁回忆录,第32章)可见其行事龙跃虎走,毫无拘碍的态度。吴稚晖一九四九年后迁居台湾,时已八十余岁,仍与早年一样布袍土袄,大抵很早他就抱定以清苦为乐的墨翟思想,他以辛亥元老的身份为蒋介石所用,可以直入蒋的官邸不待通报。但他与劳苦工农同在的思想却颇彻底,坐火车总是坐四等,与贩夫走卒为伍。有一次他在浦口坐渡轮,忘了带钱,收票员看他一个十足土包子,竟打了他一耳光,待下船见军政大员恭迎之,收票员竟下跪求饶,他则一笑了之。在重庆时,他住一间商店偏房,木板朽烂,漏风漏光,黑暗低小,曹聚仁先生说:“蒋介石到那儿去看他,有如亚历山大大帝去看那位木桶里的希腊哲人。”李敖《千秋评论》记早年王照骂他是王八蛋,吴嬉皮笑脸,回敬一句,“小弟不姓王。”可见其机警敏锐,头脑的灵动。


  早在民国初年,吴稚晖任国语统一会会长,六年后(1918年)编了一本《注音字典》,他又写过不少“提倡科学、工艺救国”的文章,北伐途中,他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稍后冯玉祥曾致电骂他:“如有人骂先生: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不惜以党国元老为独夫作奴才,死后有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先生将何以自解?”冯玉样也是诙谐百出的人物,骂人出以设问,真是入木三分直到骨,可这吴稚晖也是骂人专家,汪精卫,胡汉民常被他骂得狗血喷头,其议论风发,评骘当世人士,故落下疯狗的绰号。台湾作家张文伯先生记吴稚晖谈话,锋芒百出,说是他的话匣子一打开,你就必须听完,如果想中途溜走,他会狠狠盯你一眼,或者索性叫住你:“不要走!”他能把最粗俗的说成最美妙的东西。这个吴老先生确是个兴会淋漓,精神饱满的人。他极端的推崇清代落魄文人张南庄的那本诙谐小说《何典》,并夸大说,他的做文章,秘诀都自《何典》来,刘半农先生印这本书来卖,鲁迅前后为它做过两则序跋。承认它有相当的可取之处。吴稚晖向人推荐,极赞其开场词中的两句:“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觉得如此作文,风光摇曳,由土俗而臻于妙趣,真与众不同。吴先生的政论、杂文,包括他的谈吐,得力于这种民间文学处甚多。他的种种表现,也沾了这种“民间文学”的气质,天壳海盖,架空楼阁,有一番触景生情,神出鬼没的效用,但他却是现代中国提倡科学的先知先觉。中国人尝讥笑法国航空机师在上海市郊的飞行表演,吴稚晖说“大家不要笑,明天,满天飞机有如蜻蜓的日子就来了!”其言可谓敏锐有味。他提倡科学的方式,推进科学的努力,影响过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只因行为的放诞而杂以诡异,才引来疯子的绰号。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