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上将贺炳炎:痛失右臂 毛主席特批不敬军礼

2011-04-01 10:1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佚名
2005年9月4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在“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专栏,以《“独臂将军”建奇功》为题,报道了开国上将贺炳炎的革命事迹,一代名将重新引起党

 


 

  2005年9月4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在“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专栏,以《“独臂将军”建奇功》为题,报道了开国上将贺炳炎的革命事迹,一代名将重新引起党史、军史研究者的关注。


  红军中的赵子龙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于湖北松滋第九区刘家场,原名向明言(因父亲贺学文是一户姓向人家的上门女婿),成人后更回父姓,取名炳炎,取“大火冲天”之意。贺炳炎9岁那年,经人介绍,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来,他觉得使剑不过瘾,就又改学了“玄虚刀法”。这些武术,他在后来的岁月中常练不辍,日臻纯熟。


  1928年秋,贺龙率湘鄂西红四军到达湖北石门、宜都边境一带,贺学文毅然参加了这支军队,成为贺龙欣赏的战将。次年春天,年仅15岁的贺炳炎也投身红军。初上战场,贺炳炎即握一把菜刀独身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大有贺龙之风,敌人望之皆惧退,因此战友们送了他个诨号“贺小龙”。


  1929年6月,贺炳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书写了自己的传奇。当年7月下旬的一天,红军在湖北潜江渊博子口同白军作战,激战中,已经是警卫班长的贺炳炎被贺龙派去兄弟部队传令,要该师从敌人侧后猛攻。兄弟部队马上投入了战斗。白军腹背受敌,只好丢尸弃械而逃。但是,战斗结束后,却不见了贺炳炎。等了很久,贺龙着急了,就派人去找,但找人的人还没有回来,贺炳炎却押着几十号俘虏回来了。


  贺炳炎详细地向贺龙汇报了自己“溜号”的经过。


  原来,看到战友们打得正起劲,送完信的贺炳炎就有些心里痒,于是从地上捡起几颗手榴弹朝腰里一别,就提着大刀,抄小路去追赶敌军。在一个土坡下面,贺炳炎看到几十个白军正准备往前面不远处的芦苇荡里躲,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还在喊:“兄弟们,进了芦苇荡,我们就安全了。”可贺炳炎想的却是让他们不安全,他一手紧握大刀,一手高举手榴弹,把眼睛睁得跟铜铃似地高喊:“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


  白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全愣住了。贺炳炎趁热打铁,不等他们醒过神来,就指着一个干涸的水塘,命令他们:把枪都放到塘埂上,人都进塘里去,谁也不许乱跑。有一个白军军官见他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便突然举枪朝他射击,但这家伙才抬手,就被贺炳炎看到了,他急忙卧倒,子弹从他头上飞了过去。子弹没有把贺炳炎吓住,他一个翻滚来到开枪的白军军官面前,挥手一刀就把这家伙给撂倒了。几个白军士兵想趁贺炳炎不注意逃跑,贺炳炎立即扔出一颗手榴弹,爆炸声不仅拦住了逃跑者,没敢逃跑的白军也都赶忙趴在地上,大叫:“我们投降!我们缴枪!”贺炳炎点了点人数,白军一共47人。此后,贺炳炎在部队中名声大噪。


  不久后,贺炳炎就相继担任了红四军警卫中队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虽然贺炳炎担任了骑兵连长,但南方少马,大多数时候,他还是步行提刀冲杀。闲暇时,他就教战士们习武。这一时期,少年贺炳炎,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英雄。一次,骑兵连偷袭一座空城缴获了一批战马。部队从城中撤出后,他清点人数,发现少了司务长,立即单枪匹马回城寻找。在敌军已进城的情况下,贺炳炎飞马过街穿巷。正在一店铺前购物的司务长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贺炳炎一手搂起,放在马上。面对敌人的拦截,贺炳炎挥舞大刀奋勇砍杀,终于杀出重围。此后,贺炳炎被誉为“红军中的赵子龙”,被贺龙视为可造之材。


  从受命设伏西峡口到板栗园做“瓶塞子”


  1932年9月,由于夏曦的“左”倾错误观点指导,湘鄂西苏区失陷,红三军被迫从洪湖突围进行战略转移,经豫南、陕南绕道转往湘鄂边,这时贺炳炎已经成长为红军团长。1932年11月初,红三军从随县越桐柏山进入河南。国民党正规军不停地追拦截堵,当地反动武装不断袭扰,给红三军造成了极大困难。红三军各部队只得交替掩护,边打边走。所到之处,村寨紧闭寨门,拒纳红军。红三军只好露宿野外。时值冬季,部队缺衣少被,给养匮乏,白天得不到休息,夜间难于睡眠,在与敌人激战中又不断遭受损失,减员甚多。进入伏牛山区以后,每日以百里速度行军,仍摆脱不掉敌人。到了西峡口附近,贺龙把贺炳炎叫来说:“非设法打个胜仗不可,你带一个团埋伏在觉春附近的山口子上,打敌人的伏击。”贺炳炎受命而去。敌人大摇大摆地追来,突然遭到红军的猛烈攻击,措手不及,被消灭一部,被迫停止追击。


  1933年初,红三军到达湘鄂边后进行整编,全军编为红七师、红九师两个师,贺炳炎在这段时间内任过红七师第二十团团长、第十九团团长。在整编过程中,红三军还进行了内部的肃反。5月13日夜,贺炳炎侦察地形回来,刚刚拉开被子躺下,就被“肃反”队员带走了,理由是他参加了由陈公博等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事实上,贺炳炎听都没有听过“陈公博”这三个字,但他的党籍却被开除,并被关押在“改组派连”,随时听候审问。贺炳炎人虽然给关起来了,但打仗的时候还得上。一天,红军前卫与敌人发生了激战。贺炳炎任团长的红十九团因为团长、政委都被关了起来,结果整个团一开战便乱了套。红七师师长卢冬生焦急无奈,赶忙派通信员到“改组派连”,“借”贺炳炎出山指挥作战。战斗结束后,贺炳炎看着阵地前的敌人尸体和成队的俘虏,一面高兴地擦着脸上的汗水,一面下意识地把驳壳枪朝腰里插。但是,身后却响起一声“把枪给我”的命令。跟在身后的“肃反”队员二话没说,随即又给他送上一副闪亮的手铐。直到贺炳炎被关押到第29天时,贺龙才得到机会把他“保释”出来。


  1934年初,为改变红三军困境,总部决定向贵州东部开辟新根据地。这年10月25日,红三军与肖克的红六军团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并组成了红二、红六军团联合总指挥部:原红三军的红七师、红九师改称红四师、红六师,贺炳炎担任红六师第十八团团长,余秋里担任政委。随后,贺龙指挥两军团发起湘西攻势作战,开辟了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


  1935年1月,国民党调动8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发起六路“围剿”。贺龙、肖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奋起反击。


  1935年6月,贺龙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在湖北咸丰县城以东忠堡地区伏击敌人,贺炳炎与余秋里一道率十八团击退敌人多次冲锋。贺炳炎和战士们一起挥舞着大刀奋勇冲杀,刀光闪处,敌人头颅飞落。当时,国民党报纸敬畏地称他为“刀匪”。


  1935年8月3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在贺龙率领下,向西南疾进。11时,他们赶到敌第八十五师必经之路宣恩县板栗园东南的利夫田谷地埋伏起来。敌第八十五师(欠1个团)走到利夫田西北七八里路的板栗园时,还没有察觉红军的行踪。在板栗园,他们看见赶集的乡民很多,没有异常迹象,敌师长谢彬大为放心,下令继续向李家河前进。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