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鲁迅评价孙中山:没有党军就得迁就有武力的别

2011-04-25 09:4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刘明刚
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鲁迅高度评价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的丰功伟绩。他写道:“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把一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2011年4月18日第20版,作者:刘明刚,原题:《鲁迅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鲁迅从来没见过孙中山,但对孙中山却充满了敬重之情。鲁迅的少数几篇论及孙中山的文章,或探讨其失败原因与经验教训,或评价其历史功绩与革命精神,深邃老到,引人思考。

  “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

  鲁迅笔下最早出现孙中山的名字,是在1925年4月8日致许广平的私信中。因正逢孙中山逝世,所以,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孙中山。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

  鲁迅写很多文章剖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但最一针见血、最抓住要害、最抓住本质的无疑当属这段论述。

  第一,“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搞革命先是依靠会党,后依靠新军。新军是清政府仿照西方近代化军队模式组建而成的,虽然在组织编制、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旧军,但其领导权同样是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孙中山自己“没有党军”,只有依靠新军,最终“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将总统的宝座与职权拱手让给袁世凯。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同盟会三易其名,即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站在其对立面的则是北洋军阀。孙中山在反袁护国运动和护法战争中,并没有从已往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依然走着联络既有军事力量的老路,依靠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结果仍然是一事无成。直到国共合作之后,孙中山才认识到应该“以俄为师”,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与军队,遂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开办黄埔军校,创造国民革命军。可惜的是,天不假人,壮志难酬,在黄埔军校开学不到五个月,孙中山就逝世于北京。

  第二,“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总结孙中山的教训,鲁迅写道“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火与剑”指什么?是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孙中山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然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还不深刻。由于没有武装作后盾,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与孙中山一样,也“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就应运而生了。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在这一点上,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直至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的五、六年内,是认识不足的。那时不懂得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的重要性,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不去注重军事的战略和战术的研究。在北伐过程中,忽视了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其结果,国民党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塌台了。”

  毛泽东还有句格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与鲁迅所言的“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基本上是一个意思,都是强调军队与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