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未解之谜——清代北京城为何没有西北角?

2009-03-21 02: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北京,从作为辽的陪都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而北京的古城墙度过了几百年的时光,到了明代,在改建城垣时使大都城改变了模样,略呈方形的内城西北残缺了一角。这是为

北京,从作为辽的陪都算起至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而北京的古城墙在风雨中也度过了几百年的时光,这些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以至民国的古城墙,经历了长达7个世纪之久的岁月沧桑,像一株参天古树终于倒在了新时期的光泽里,只留下了一些断壁残垣。从历史文献来看,作为辽时的南京、金时的中都,以及元代的大都,其城垣建筑在当时都是甚为规整的,尤其是元大都城,就是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原则建造的,其整体结构是略呈长方形的城垣,南北端正,左右平直,此所谓“城方如印”。只是到了明代,在改建城垣时使规规整整的大都城改变了模样,略呈方形的内城西北残缺了一角。在今天,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明显感到南斜30多度,直到西直门立交桥和西二环交接,这个30多度的斜角就是缺掉的那一部分,西直门路段就像被砍去了一角的方形桌子。

为什么古城墙没有西北角?这是长久遗留下来的、不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一个重大谜团。专家、学者纷纷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去探索谜团的答案,但是其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个谜虽有不同的阐释,但正是这些不同的阐释反而又为这个谜团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色彩。

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作出这样的解释,当初城墙是按矩形设计的,工程设计师们千方百计地想把矩形图案的对角线交在故宫的金銮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但由于一些技术原因,最终还是偏离了金銮殿。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他们只好去掉一角,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所缺失的西北角。当然,也有些人并不认同侯先生的解释,而是提到了一个民间流传已久的传说。据说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一开始修建为直角,但不知何故,屡建屡塌,前后百年间,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后来出于无奈,最后只好建为斜角。

除此之外,社会学家对这一谜团从传统观念上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他们认为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北方向是个缺口。如西汉刘安写有《地形训》,认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撑着天体,其中支撑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天文训》讲八方吹来八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称不周风,东汉班固解释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按这种解释,西北两个方向不应该互相连接,而应缺口。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