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皇宫中收藏的稀世珍宝(2)

2009-04-24 13:5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钧窑大量烧制花盆是为了适应北宋宫廷大兴土木,栽种奇花异木的需要。据说,艮岳之上都是钧瓷的精品,烧造要求极其严格,烧制好的瓷器要百里选一,

钧窑大量烧制花盆是为了适应北宋宫廷大兴土木,栽种奇花异木的需要。据说,艮岳之上都是钧瓷的精品,烧造要求极其严格,烧制好的瓷器要百里选一,合格的才能送到宫里,而且,落选的会被砸碎,深埋地下,绝不允许流落民间。

所以,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流传至今,真可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可是,它是不是曾经被选中在艮岳摆放的精品钧瓷呢?答案就在葵花花盆的身上,这还要从一段和宋徽宗有关的故事说起……

相传,自从宋徽宗建立钧官窑开始,钧瓷就要按皇宫设计的式样生产,定期进贡。有一年又到了进贡的日子,一个姓杨的督窑官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精心挑选出各种花盆、花盆托36套,亲自运往京城汴梁。

钧瓷运到汴梁,先要经过检验官过目。检验官眯着眼睛把瓷器翻过来掉过去足足看了一个时辰,把等候在一旁的杨督窑官吓出了一身冷汗,难道瓷器质量有问题?

这位杨督窑官为人正直老实,哪里晓得这里面的玄机。原来检验官是个贪官,想鸡蛋里挑骨头,给杨督窑官一点儿颜色看看。

检验官翻过来掉过去检查了老半天,也没挑出一丁点儿的毛病来,只能把这批花盆送进了皇宫。可是,当花盆摆在宋徽宗面前时,皇帝却勃然大怒。 那么,既然检验官没挑出花盆的毛病,为什么这批花盆倒令宋徽宗不满意了呢?

原来,花盆和盆托都不配套,小花盆下放了个大盆托,大花盆下却摆了个小盆托,很不协调,这就是检验官想出的坏主意,他想借皇上之手治杨督窑官的罪。

眼看皇上就要发怒,这时,从大臣群中走出一个人,请求皇上把杨督窑官叫进宫问明原由。杨督窑官当着皇上和众大臣们的面,把花盆和盆托重新组合了一遍,花盆和盆托大小匹配,珠联璧合。宋徽宗转怒为喜,奖赏了杨督窑官,让他回窑场了。

回到窑场,杨督窑官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回要不是好心人帮助,恐怕就把性命丢了,明年还要进贡,到时候怎么办呢?

有一天,窑场来了一位老人,杨督窑官见老人很可怜,就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临走时,老人给杨督窑官写了几个字:一对一,二对二,背朝天,写数字,并且再三嘱咐杨督窑官说这几个字对他有用处。

杨督窑官听得真真切切,他冥思苦想,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一对一,二对二”是说同一型号的花盆配同一型号的花盆托,“背朝天,写数字”是把瓷器翻过来,把数码刻在底下。有数码为证,花盆、花盆托就不会再混淆了!

这件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数码是七,属于小号尺寸的花盆,这个数字也说明,在宋朝它的确是皇家收藏,是一件难得的宋代钧瓷精品。

老汉心里琢磨,难道神奇的瓷器和铜屑有关系?他小心翼翼地把铜屑收集起来,和到坯料里,希望能够再次出现奇迹。

在焦急的等待中,瓷器烧成了。打开窑门,老汉和儿子高兴得心花怒放,因为他们又烧出了神奇的花盆!

这回老汉弄明白了,他家烧出神奇的花盆,是铜屑在发挥作用。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民间传说故事的真实性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通过古瓷研究人员用现代仪器分析古钧瓷的成分,证实红釉中的确含有0.1%至0.3%的氧化铜,正因为利用了氧化铜作着色剂,色彩缤纷的钧瓷才得以烧制成功。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底部清晰的刻着,“建福宫”“竹山假石用”的字样。这表示,此件稀世珍宝乃清朝皇宫中的旧藏,这些字正是清宫造办处匠人所刻,而且在后宫所用。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