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曹操七十二疑冢,一代枭雄究竟埋在哪?(二)(2)

2009-05-11 11: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当地人称为天子冢的东魏第一个皇帝元善见的墓冢也在这里,可见这一带是适于建造帝陵的。经过细致的勘察,刘心长还发现,在一个叫西曹庄村的东北一

当地人称为天子冢的东魏第一个皇帝元善见的墓冢也在这里,可见这一带是适于建造帝陵的。经过细致的勘察,刘心长还发现,在一个叫西曹庄村的东北一带,有一处岗丘的凹窝处,与曹丕在《为武帝哀策》一文中说的曹操灵柩到达下葬地点的“陟彼山阿”处非常相似。刘心长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里村庄的许多村名西曹庄/东曹庄都可能都与曹操墓有关。

就在他划定的曹操墓田范围里,有一个村庄叫作东太平村,原名驰村,是铜驰村的简称。史料记载曹操陵墓有铜驰,驰村极有可能就是因此而得名。曹操在《终令》中要求”广为兆域,使足相容”,那些大臣列将当中的有功者,死后都要陪葬在他的陵墓周围,因此他的墓地应当是宽阔的,容得下陪葬的陵墓。刘心长认为,在这片岗丘与漳河之间的武吉村、曹冠村一直到西曹村、西小屋等村等一带,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地带,这就符合曹操的公卿大臣以及有功者陪陵的要求。史料也有记载,曹操的西陵开始建有祭殿,后来魏文帝曹丕力推薄葬,下令毁去了曹操西陵的殿屋。这也使得曹操墓更如同常人的墓葬一样,失去了标志和特征,最终湮没于岁月的烟尘当中。《三国志·魏书·于禁传》记载,于禁拜谒高陵,看到陵屋里画着关羽战克,于禁被降服之状。于禁看到后羞愧愧发病。由此可见,曹操安葬后在高陵的陵区墓田上建造了“陵屋”。这些陵屋的作用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派人看守陵墓,防止有人盗墓;另一个还在陵屋内的墙上画一些画,这些画的内容是公卿大臣列将的事迹。刘心长想象了当年祭祀曹操的情景:祭祀人员从邺城西门出来,过漳水,一路向西到朝冠、武吉村一带,再整理一下祭祀朝觐的衣冠和祭品,从一条通向墓区的大道去往陵墓祭祀。在今天西曹庄、西小屋、东小屋一带,还设有守陵人员的住宅和供祭祀的建筑。如果刘心长和考古人员的推理是成立的,就说明曹操的儿子曹丕等人,对于曹操的《终令》是严格执行的。那么,曹丕是否按照曹操的《终令》去执行的呢?

河南省渑池县境内的首阳山,正是曹操的次子魏文帝曹丕选取的陵区。曹丕建立魏国后建都洛阳,在公元222年的冬十月,就确定首阳山为寿陵。首阳山位于汉魏古城的东北部,北边是黄河,南边面临着洛河,属于一逻平原,曹魏王朝的陵墓,按照曹操临死前的遗志,采取以山为陵,不封不树这样一个原则,所谓一山为陵,就像这样的山头,都可能作为他的陵墓上面封土的象征,陵墓的上面,不再加封土了,用自然山石作为封土,不树就是不再柏树,这一类的树木。曹丕在自己的《终制》中要求对自己的墓葬”因山为体,不封不树”, 将他的寿陵从简修建,同时严格采取薄葬政策。这同曹操对于自己墓葬的要求完全一样。曹丕还对随葬品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以至于对他的棺材仅刷漆三遍也有交代。曹丕规定以上制度为最终制度,无论是权高位重的大臣,还是他的后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曹丕为了保证这个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下去,还把诏书分别藏在了宗庙、尚书府、秘书府三个地方,以便相互监督执行。

曹丕是曹操王位的继承人,对曹操墓葬的真实情况应当最为了解。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曹操的遗体运回邺地安葬。曹丕在他的《为武帝策哀》一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河南通许县七步村的一座草木葱茏的墓园里,曹植守侯着这里的幽静。在曹操一生中的25个儿子中,被称作是最有才华的曹植,记载了父亲下葬的情景。曹植在为他的父亲写的《诔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曹操在准备好要入殓时,身上穿着平时穿的缝补过的衣服,印玺也没有带在身上,只是带着系印章的丝绳。陪葬的冥器没有雕饰,最好的陪葬品是没有染色的陶器。历史学者由此分析,通过曹丕确立薄葬制度,以及对自己墓葬的要求,说明曹丕继承了父亲曹操提倡的薄葬主张。

同时,曹丕的《策文》和曹植的《诔文》,不仅说明了曹操的《终令》和《遗令》得到了严格执行,还告诉了后人曹操出葬时的一些细节。曹丕在《策文》中记载,公元220年2月, 曹操的灵柩在夏侯尚、司马懿等人的陪奉下被运抵邺城。

这一年的3月15日,埋葬在他亲自选定的邺城西面的山冈上,当时称作“高陵”,与西门豹祠相距不远。曹操的丧葬议程,是按照制度公开有序进行的。曹操出殡时的情景,魏文帝曹丕在《为武帝哀策》一文中这样描述:在进行曹操的葬礼时,首先占卜可以下葬了,然后才打开通向墓道的大隧洞口,墓室里一片黑暗,丧葬仪仗队已经整整齐齐地站好,天官、地官、水官这三官也并马排开。前导高高地举着丧旗,手执长戈,高扬盾牌。浩浩荡荡的丧葬队伍从邺城向墓地出发,从此父王将抛充邺城的宫庭,登上那个准备安葬的山阿。曹植在《诔文》当中也描述了当时百姓痛苦的情状:“兆民号啕,仰愬上穹”,意思是百姓向着苍天嚎啕大哭。曹操墓是一个千古之谜,对于深藏曹操的地宫,更引起人们的种种推测和猜想。那是一个怎样神秘莫测的未知世界呢?

从曹丕的《策文》可以判断,曹操墓可能是一座带有石墓门和长长墓道的砖室墓,墓室是宫穴结构的。曹植对曹操墓也有类似的描写,他在《诔文》中描述:“窈窈玄宇,三光不入”,就是说明地宫埋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他又写到“潜闼一扃,尊灵永蛰。”就是曹操墓黑暗的那个墓道一闭上,就是曹操墓永远的都封闭在地下的暗室之中,所以作为孝子,作为群臣在这样的时候是悲痛到了极点,哀号声响成一片。根据《述异记》记载:魏武帝陵还葬有两个铜驼和两个石犬,还有传说曹操墓内有泉水,名叫“香泉”。考古专家分析,曹操为了防备陵墓被挖掘,在建墓时可能采取了防盗措施。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下遗令进行墓葬准备,到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去世,当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防盗设施的修建。曹丕在《策文》中说,在占卜之后,曹操的灵柩下葬之前,长长的墓道才打通,说明曹操墓在此以前是严格保密的。既然曹操就葬在了西陵,难道不留下一丝痕迹吗?

刘心长和考古人员在已经锁定的曹操墓田里苦苦寻觅,也在浩繁的典籍中寻找有关曹操墓的线索。突然,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一篇《吊魏武帝文》引起了刘心长等人的注意。《吊魏武帝文》披露了曹操《遗令》中的一些细节,曹操在遗嘱中说“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刘心长介绍:曹操去世以后,在铜雀台上安放了6尺床,在床上,曹操的歌舞技每月初一十五对着陵帐进行歌舞,根据曹操遗令说:他的妾、夫人望着他西陵墓下。 陆机曾担任皇宫的著作郎,他有机会接触皇室秘阁中的历史档案文献。当他看到曹操的《遗令》,不由心生感叹,写下了一篇《吊魏武帝文》。历史学者认为陆机的记载可信。陆机生于公元261年,距曹操去世只有40年,他又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因此对曹操《遗令》的内容应当更为留心。

赤壁之战三年以后的公元208年春,曹操在邺城修建了一个著名建筑铜雀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铜雀三台依邺城城墙而建,最为高大的铜雀台铸大铜雀于楼巅,成为曹魏政权的象征性建筑。 铜雀三台之间有楼阁相连,雄伟壮观,称为曹魏三台。曹操经常登上铜雀台,听歌看舞、或赋诗抒怀。 河北临漳县三台村,有一处已经并不太高的土台,这座土台就是曹操修筑的铜雀台。今天的铜雀台,早已风华不再。刘心长介绍:现在我们这个站的台就是邺城遗址西北角上的三台遗址之一京虎台,三台是三个台,京虎台、铜雀台、冰井台。京虎台往北叫铜雀台,由于明代的洪水铜雀台被冲刷了一部分,再往北冰井台已经完全被张河的洪水冲掉了。过去这三个台之间相隔60步,用桥架起来,当时这三个台在邺城是一个非常有名建筑。其中这三台当中最有名的是铜雀台。如果从铜雀台上可以眺望到曹操的陵墓,说明曹操的陵墓距离铜雀台并不是太远。显然,铜雀台是曹操墓葬的又一个重要参照。那么,铜雀台是不是成为了曹操墓的一个祭台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