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彬靠佛头发财后,开了个“彬记”古董店,靠着投机钻营和造假古董,到1949年解放时,彬记已发展为北京最大的古玩铺。
《人民日报》揭发岳彬的文章发表后,北京市人民法院立即受理了此案,岳彬在北京炭儿胡同的家被查封,调查人员在岳彬家中发现了557件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是青铜器和瓷器,但在他家里却没有发现龙门的佛头。
但在检查人员查阅岳彬的帐本时,他们意外发现了一份可疑的合同,签合同的一方为彬记,一方为普爱伦。
原来合同里把帝后礼佛图含糊地称为石头平纹人围屏像,为了得到帝后礼佛图,普爱伦分三次付款,共计出了1.4万银洋,合同的最后还特别强调,此乃双方同意,各无反悔,空口无凭,立此合同为证,时间为民国23年也就是1934年。
这份没来得及销毁的合同,成了岳彬盗卖帝后礼佛图的铁证,岳彬因此锒铛入狱。
合同上收购帝后礼佛图的人叫普爱伦,那么普爱伦又是什么人呢?
1925年,普爱伦跟着他的老师华尔纳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华尔纳是美国人,曾于1924年带着特别研制的胶水和布匹来到敦煌,把敦煌石窟323窟中最为精美的壁画粘走了26方,因为胶水和布匹用完,华尔纳才从敦煌撤走。
第二年,华尔纳带着三马车的胶水和布匹又卷土重来,准备来敦煌粘走更多的壁画,但因遭到当地人的阻止才没有成功。他的随行人员中就有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普爱伦。
1928年,普爱伦出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远东部主任,成为一个以收集和盗窃中国文物为职业的人,他也把目光转向了龙门。
龙门石窟精美绝伦的雕刻,让那些四处搜求中国艺术品的国际文物贩子心驰神往,随着西方人的到来,偷盗龙门雕像之风愈演愈烈,龙门的劫难也开始了,而普爱伦就是其中最疯狂的一个。
普爱伦来到龙门时,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刚刚结束,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难民都栖身于龙门的洞窟里,龙门一带更加混乱。
普爱伦冒着被劫杀的危险来到龙门,但无人看管的龙门,也让普爱伦看到了偷窃的机会。就是这次,普爱伦凿走了卢舍那大佛手掌上的一块石头。
不幸的是,在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普爱伦又停了下来。
当时在京郊地区40块银洋就可以买一亩水浇地,这样算来4万块银洋可以买1千亩土地,可见为了普爱伦得到帝后礼佛图是不惜代价的。但既然两人定的是四万块钱,为什么合同上又变成了1.4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陈重远先生回忆,帝后礼佛图被盗凿后是装在麻袋里用火车运往北平的,岳彬拿到货后,非常失望,因为他收到的帝后礼佛图完全是一堆碎片,为了快点交货,他立即请几个徒弟进行修配。而修补的地方,就是岳彬家的西院,也就是现在的大栅栏街道办事处。
普艾伦跟华尔纳在哈佛大学学习过博物馆学课程,其中一门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各种打凿石雕、剥揭壁画的方法,普爱伦本来要求岳彬尽量把帝后礼佛图整体揭下来,但这堆碎石头显然和他的要求差距太远。
那么帝后礼佛图是怎么被盗凿下来的,为什么会变成一堆碎石头了呢?
据岳彬被捕后交待,因为巨额金钱的诱惑,和普爱伦谈好价钱后,他亲自跑到洛阳东关找到了一名叫找马聋子的人替他盗凿《帝后礼佛图》,马聋子大名马龙图,是洛阳的地痞,最后两人以5000元的价格谈妥。
从坚硬的石壁上揭下“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绝不会像敲下一个佛头那么容易。马聋子之所以敢接下这个活,是因为他和龙门一带杨沟村的土匪一直有勾结。
民国初年的龙门,发生过一起和尚被杀的事件,而凶手就是杨沟村的土匪。
龙门石窟开凿以后,周围陆陆续续建立了寺院,最盛时有“龙门十寺”之称。民国以后,龙门碑刻题记中代表北魏书法最高水平的“龙门二十品”在社会上开始流行,龙门的和尚利用便利条件,靠卖“龙门二十品”拓片挣了不少钱。
但正是这些拓片和钱财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