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营盘遗址:沙漠深处的失落古城(2)

2009-07-15 14:26
来源:历史考古吧 作者:佚名
中原汉文化的传统建筑特色是方城,如楼兰古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而营盘古城的巨大价值,在于它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建筑特色,是圆城。目前我国

中原汉文化的传统建筑特色是方城,如楼兰古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而营盘古城的巨大价值,在于它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建筑特色,是圆城。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相继挖出几座圆城,如尼雅古城、安迪尔古城,而城墙连影子都不见了,营盘古城两千多年来竟然保存得如此完整,这真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它的存在,证明了东西文化的交融在塔里木盆地诸多建筑艺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融汇点和碰撞点。各种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使中华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圆形古城北边有一座上圆下方的大佛塔,高有10余米,直径为10余米。大佛塔北边有两座烽燧 (也称为烽火台)。再往北,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台地,台地南缘布满了墓葬,总数在150座以上,占地约6万平方米。

被人们记起缘于盗墓

历史上探险家、考古学家们多次路过或考察营盘,但让人意外的是,在他们的著述中,对这座古城不是避而不谈,便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更让人惊心的是,营盘这座西域古城和西汉重镇重新被人们记起,竟然是缘于盗墓。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少起盗墓事件,有多少人来这里盗过墓,已经没法说清楚。这里有多少文物流走,有多少古人死后不得安生,也没法再说清楚。

1989年,中国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到达这座古城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墓地被严重盗掘,这才对9座被盗的墓进行抢救性清理。

据当时记载,那片公共墓地上,每一座墓都插有两三根至七八根胡杨木杆,也许是一种标志,也许有一种宗教含义,远远望去,墓地像一片枯死的胡杨林。疯狂的盗墓使“营盘”这个名字在沉寂百年后的考察中突然被重视起来。

1995年科考队路过时发现古城墓葬再次被大面积盗掘,总计120余座墓葬被盗掘,墓地到处散乱着棺木板子、人的头颅和人体各个部位的骨骼,令考古工作者愤怒而惋惜。至此,国家正式开始陆续组织抢救性清理。

所幸的是,还有32座墓没被盗掘,在这些墓中,考古人员发掘、采集文物约400件,这些文物分别具有汉晋时代中国中原地区、中亚地区、波斯、希腊、罗马等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可谓收尽天下宝物。尤其是那个墓主戴着麻质贴图面具的15号墓,更是震惊天下。

营盘墓地是罗布泊地区发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墓地。95年的考古重大收获及营盘遗址在丝绸之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引起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责任编辑:洛阳铲)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