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古黎国 揭开不为人知的秘密(3)
2010-02-22 14:23
黎国的年代之谜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壶关注:应劭曰:黎侯国也,今黎亭。黎亭,今山西长治县西南,距纣都在千里之内,故云入析内也。 黎城县在山
黎国的年代之谜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壶关注:“应劭曰:‘黎侯国也,今黎亭’。黎亭,今山西长治县西南,距纣都在千里之内,故云入析内也”。
黎城县在山西境内地处偏狭,多少年来,关于西周时期文物资料几无所知。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挖砖窑时,挖出几件青铜器,村民把它们交到了县博物馆,其中有鼎、觚、爵诸器,风格为商代晚期。
《尚书》记载黎国是商代古国,被西周所灭,早于墓地的时代。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此事发生在春秋中期,晚于墓地的时代。
一般被认为黎国被狄人打败后,黎侯逃到卫国并安居于卫,此事大体应在卫国被狄人消灭之前,或许在春秋早期。
那么,这片西周末期的诸侯墓群,会是古黎国的吗?如果不是黎国,那么这位诸侯是谁?
铭文揭开古国秘密
值得欣慰的是,8号墓葬成为了考古工作者探讨该墓地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型墓葬,土坑竖穴,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成套的珍贵青铜礼器,有的器物上带有铭文。
张崇宁清楚地记得2006年5月28日中午,在对8号墓的清理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圆壶,体形细长,鼓腹偏下,套环兽耳位于颈部,壶盖厚重,圈足状捉手。盖部饰窃曲纹,壶颈部饰“公”字形宽带纹,腹部饰瓦楞纹,通高43厘米。他说:“下午,我忍不住打开了这个器物的盖,终于发现了我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然而用不着做梦了,眼前的现实远远比做梦要好得多,这就是最有历史价值的铭文,一共三行九字,‘□侯宰□作宝壶永用’。”
这意味着什么?这一资料来得如此之晚,来得如此之不易。
根据前后文和同类型的铭文结构分析,第一个不识的字应当是这个侯一级诸侯国的国名。
循着这个思路,考古工作者们展开了细致得近乎繁琐的考证工作。
铜壶上的第一个字,在《殷商金文集成》中不止一次出现,是“楷”字,读皆音,由于“皆”与“稽”、“黎”等字在《古文四声韵》中均属同一韵,在古音中应该是同音字是没有问题的。在文献中同音假借的例子很多。
文字读音和地望均相符,因此断定黎城所发现的墓地就是古黎国的墓葬区,这个神秘古国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展示在世人眼前。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