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虎年说虎:新疆的老虎文物

2010-02-25 09:14
来源:中国网 作者:古缘
老虎凶猛威严却招人喜爱,新疆古代墓葬遗址有关老虎的文物比比皆是,金器、丝织品、铜镜、银器、玉器、壁画等文物中时常可见到老虎威猛的身影。
伴随着春节的喜庆,中华大地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年份——农历庚寅虎年。老虎凶猛威严却招人喜爱,新疆古代墓葬遗址有关老虎的文物比比皆是,金器、丝织品、铜镜、银器、玉器、壁画等文物中时常可见到老虎威猛的身影。
 
怪异的木老虎
 
这只木老虎,现收藏于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它高15.3厘米,长31.6厘米,从躯体和尾巴上画出的虎斑纹中看,它应是一只凶猛异常的老虎。木老虎头大而圆,尾巴高高翘起,呈行走状,与现实中的老虎形象相比,有很大的距离,甚至雕刻比较拙劣,也许1500多年前的雕刻者从来就没有见过真老虎,才有“照猫画虎”之嫌吧。
 
木老虎
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怪兽俑也是一尊1500多年前的木雕艺术作品,1966年出土于阿斯塔那53号墓。与上只木老虎不同,怪兽的口、鼻、眼等位于锐角底部,只有在它直立时,人们才能看到它的五官。怪兽脊背上绘有虎斑纹和四爪似虎爪,有人认为它是老虎,也有人说它似野猪。不管怎样,它是一个在墓中起辟邪作用的器物,与镇墓兽的功能十分相似。民间将虎视为神兽,借用它的威武勇猛镇魔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上说“虎……能噬食鬼魅……亦避恶。”所以在我国民间虎被视为祥瑞的动物。
 
阿拉沟的虎纹金饰
 
老虎的凶猛和顽强一直为人们所推崇,虎图腾崇拜在古代很普遍,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上,虎形的图案比比皆是。虎符是帝王将相,调兵遣将的重要信物,盛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都喜欢老虎。1978年,我区著名考古学家王炳华在吐鲁番盆地阿拉沟墓葬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位已经香消玉殒的年轻女子墓葬,其中散落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黄金饰品。专家推测,这座黄金墓,可能是战国至汉代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这个女子可能是一位部落酋长家的千金小姐。
 
虎纹圆牌
阿拉沟墓葬出土的金器量多,大小合计达200余件。大多是带饰、衣饰。虎纹圆牌八块,直径6厘米,重20克上下,图案中老虎躯体卷曲成半圆,极富动感。对虎纹金箔带四件,长26厘米,宽3.3厘米,重27.75克,呈长条形,是镶嵌于皮革上的装饰物,两虎相对,虎视眈眈。造型独特,工艺精细,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学者们认为这是当地古代居民图腾崇拜的表现。动物纹是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塞族人是新疆古老的游牧民族,喜欢佩戴狮子、老虎、狼等动物纹饰的装饰品,学者们称之为“野兽风格”。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