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寿寺十八罗汉:牵动人心的追讨故事(3)
2010-05-28 10:09
震旦集团是台湾百家大财团之一,董事长陈永泰先生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是位颇有声望的古董收藏家。他有不少私人收藏品,常常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去办
震旦集团是台湾百家大财团之一,董事长陈永泰先生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是位颇有声望的古董收藏家。他有不少私人收藏品,常常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去办展。陈先生办事十分严谨,他收藏古玩也都有资料证明其年代和出处。听说这批佛头来自山西,他打开由中国佛教协会1991年出版的《山西佛教彩塑》图册,用照片逐个翻阅对照。经过仔细辨别,最后确认它们正是灵石县资寿寺的明代彩塑罗汉头像。这时候,有一个念头在陈先生脑际产生。他吩咐手下,都买下来!
罗汉头像漂洋过海,在古董商人手中几经辗转,身价已经不知翻了多少倍。陈先生毅然下决心收留这些失散的国宝,尽管花了巨资,但当时他只买到16尊罗汉头像。
1996年夏,陈先生从台北到上海投资发展,便向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表示希望无偿捐还这批罗汉头像。上海市台办有关人员当即表示赞许,并很快与山西省取得联系,进一步证实这批罗汉头像的身份身世。不久,又派出专题调查小组,亲赴资寿寺录像、拍照、实地核实失盗情况。
在海峡彼岸的陈先生对上海市台办的工作非常满意,当得知同时失盗的还有2尊童子头像时,他即刻表示将全力寻找。16尊罗汉偶遇,2尊童子难求。费尽周折,费尽精力,陈先生终于找人打听到2尊童子头像流落在东南亚某地的一位古董商人手中。这时陈先生决心全部收购资寿寺罗汉头像的新闻已传名遐尔,而古董商人也是奇货可居,要价甚高。陈先生不惜重金,收购2尊童子头像。他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既然做功德,那就求圆满吧!”
为了早日实现让罗汉身首复原的心愿,1997年6月3日,陈永泰先生致函台湾海基会,希望“惠予赐助,依循适当之途径,将此佛头送返原建塑地———山西省资寿寺”。同时并表示将承担捐还运输、保险的全数费用。
在台湾,文物进岛容易出岛难。陈先生希望捐出的18尊罗汉头像,是明代文物,远远超过岛内一百年以上文物不准运出的禁令时限。
同年7月3日,中国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从中斡旋,事隔一年,海基会在做出大量努力之后,正式复函海协会,“基于尊重国际规定与惯例,以及两岸共同保护中华文物之精神,原则同意该批文物运输捐还”。对于捐赠的具体安排,海基会表示愿意听取海协会意见。
双方又几经磋商,1999年3月15日海协会派出代表赴台湾,具体办理有关手续。25日,捐赠仪式正式在台湾举行,上海市台办和山西灵石县的代表接受了来之不易的佛头,而陈先生却意外地没有出席仪式。
灵石县老百姓听到18尊罗汉头像即将归返故里的消息,奔走相告,表示要为功德无量的陈先生树碑。陈先生只是淡淡地说:我把这些罗汉头像捐回祖国大陆,让佛的身首合一,重新开光,是我对佛祖的一片虔诚之心,这不是钱币上的阿拉伯数字所能表达的。对这件事,我只求“圆满”,谈不上“无量”。
十八罗汉塑像全部都是明代彩塑,他们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怒目而视,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结跏趺坐,手中所持法器也各不相同,每个罗汉似乎都在无声地传达着喜怒哀乐。从他们的造型上看,彩塑罗汉不但在相貌上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服饰上也更接近明代庶人服饰特征,衣纹线条流畅、飘逸,层层清晰,动静之间的完美结合,让人不得不赞叹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