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他们村叫关庄,但没有一户姓关,全因为关冢才得名的。村里流传一个故事:村子北边就是洛河,过去过洛河都是坐渡船,关庄离得近,坐船免费,就有人冒充关庄的。摆渡的问:“哪村的?”“关庄的。”“姓啥?”“姓关。”“那掏你姓关的钱。”关庄就没姓关的,一听就是冒充的。
在关庄大路上,一群村民给我们补充了更多的细节。50多岁的村民庞黑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关冢曾经发掘过,出土了很多的大石块,还出土了很多朱砂,有二十来厘米长、十来厘米宽,厚三四厘米,上面有个金属圈,颜色发黑,看着肯定不是铜的,因为铜是绿锈。考古队的人说是铁的,但村民都认为是金的,是关羽头上之物。“当时是借我们家一块铁板托走的”,庞黑来说。
村民们还说了一个故事:明朝的时候,关庄出了个大太监,当时来拜关爷的人多,太监家经常要接待,压力太大,他就在朝中到处说,关林那个关墓才是真的,关庄这个是假的。这样一来,人们都是把关林当真的了。
关庄的关冢是真的关墓吗?带着疑惑,我们请教了汉魏故城文管所原所长、洛阳知名学者徐金星先生。徐先生告诉我们,他没有见过关冢的发掘报告,也没听说曾经做过发掘,没法判断关冢是不是关羽的真墓。但按照史志记载,关羽的首级埋在“城南五里”。关林在隋唐城南,位置不对,“如果孙权真的曾'传其首(于洛阳)',曹操也真的厚葬了关羽首级,那应该是葬在了关庄一带。”
无论关冢是否真的埋着关羽的首级,厚葬关羽,绝对是曹操的聪明之处,随后,刘备、孙权对掐多年,曹操死后,曹丕顺利接班,逼汉献帝禅让,定都洛阳,有了重建洛阳的环境和时间。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