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典诗发展到唐朝已经达到鼎盛,清人编纂的《全唐诗》中共收录了二千二百多个诗人的诗达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这还远远不是全部,唐人的诗文佚失的不是小数目。我们无法相信以一篇《春江花月夜》力压全唐的张若虚只写了两首诗,无法相信曾经写下“白日依山尽”和“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两首千古绝唱的王之涣只写了六首诗,无法相信以精通文史著称于当时的李吉甫只写了四首诗。
唐诗之盛在于其风格的多样化,慷慨激昂与浅斟低唱共存,海天一色与曲径通幽同在,北风卷地与吴浓乡曲兼容,大漠孤烟与巴山夜雨相映。当然,也有一些另类诗词。
另类诗中能够自成一体的有二,一是张打油的打油诗,一是权龙襄(有的书上是权龙褒)的权龙襄体。
张打油是打油诗这一种诙谐诗体的开山掌门,他的成名之作就是那首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唐人咏雪诗中名列前茅的少不了柳宗元那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二十个字,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读过之后让人觉得骨髓里都充满凉气。
张打油的咏雪诗当然不能和柳宗元的《江雪》相提并论,但这首打油诗恰似一首生动、活泼、欢快的谐谑曲,让人为之一笑后感到心情开朗。打油诗看似简单,要想写好也不容易。张打油这首诗通篇不见一个雪字,句句却不离雪景。看似滑稽,却句句真实,如天然生成,不露雕饰。这也是一种功夫。
据传,张打油还写了另一首打油诗: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当时在场的一位官员现场点评说,第一句起句不凡,第二句差强人意。后面几句还没来得及点评,评论者已经当场笑倒。
现在北方城市每当下雪之后,政府就会发布扫雪令,张打油的一首诗可以作为扫雪令的附件:“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打油诗就这样流传开来,成为一种文体。尽管难登大雅之堂,但其轻松幽默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碟精美的小菜,开胃爽口。
宋人填词也有打油风格的作品,比如绍兴太学生做的那首《南乡子·洪迈被拘》:“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再说权龙襄,权龙襄基本上生活在武周、中宗时期,是位武将,也曾做过地方的刺史,那是因为犯了错误被下放了。权龙襄虽然不懂声律,却爱写诗。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他出任沧州刺史,一到任就向诸位官员展示了一首新作:“遥看沧州城,杨柳郁青青。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
面对着新任领导的诗作,州里的官员们怎么说也得评论几句,有人就说:“公有逸才”。这是在说权龙襄做诗的才能非常人所有。像是在恭维又像是在讽刺,权龙襄倒是有自知之明,他回答说:不敢,不敢,趁韵而已。意思是说自己不过是在把文字凑成句子。
权龙襄做诗的事传到了京都,当时的太子李显也有耳闻,只是未得一见。那年,权龙襄回到神都时参加了一次宴会,宴会的主人就是李显,时间是在夏天。唐时的宴会上少不了要当场赋诗,权龙襄也去凑热闹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为:“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李显看过权龙襄的诗后心花怒放,在旁边批示:“龙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文章,趁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