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明清那些爱:唐伯虎成“房奴” 吴三桂是“赌徒(3)

2010-02-22 10:18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郦波
一路上,吴三桂心理负担反倒更重了。这和他的性格有关。我们看史料会发现,吴三桂这个人很奇特:有时打仗很勇猛,有时又很懦弱;有时就剩几个人他

  一路上,吴三桂心理负担反倒更重了。这和他的性格有关。我们看史料会发现,吴三桂这个人很奇特:有时打仗很勇猛,有时又很懦弱;有时就剩几个人他也能坚守阵地,有时他逃得比谁都快。这也不难理解,这个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了一个赌徒的心理。吴三桂虽然口头上归顺了,但事实上他的队伍走得还一样慢,这说明他仍在观望。

 

  “怒”而不“急”

 

  喜欢为吴三桂开脱的史学家常引用一种说法:那时满人关外屯兵十万,李自成有兵号称百万,而吴三桂只有四万多人马,他要么联闯抗满,要么联满抗闯。我就奇怪了,为什么非要二选一呢?首先兵力并不像表面说的那样。满人关外不过十万兵,也就比吴三桂多一倍半,他要是弄个朱家什么人先当个小皇帝,各地勤王应该会来支援,历朝这样的事多了。闯王那号称百万的就更不用提了,后来不还是被吴三桂的四万精兵冲得支离破碎了吗?

 

  其次,你可以不站在夹缝那,把夹缝让出来给满人与闯王面对面,而你吴三桂可以保存实力到他们两败俱伤后再打“复明”旗号而出。这应该是吴三桂当时最好的选择。

 

  但吴三桂为什么没这么选择呢?因为他已经深陷局中了。他怕风险太大,所以要找人入伙,他考虑的不是找人联合的“利”,而是找谁不找谁的“弊”.吴三桂首先考虑的是怎么“不赔本儿”,“联闯”恐怕不赔本,毕竟同为汉人。所以他定下了“联闯抗满”的基调,虽然有个人名节、家族人质上的考虑,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保存实力的风险意识。

 

  但即使这样,吴三桂也还在边走边看。当探子来报,闯王攻下北京后纵兵劫掠,吴家也被劫了,他还是很镇定;当探子又来报,说吴三桂他爹吴襄被绑,还遭到拷打,吴三桂想“没事,等我到了北京,他们就会放人的”;又有人来报,说陈圆圆被抢走了,吴三桂这才拍案而起,说“男子汉大丈夫老婆都不能保护,这怎么行呢?”于是就下定了“联满抗闯”的决心。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有人认为他是为了保家人才归“顺”的,我觉得这并不适用于吴三桂,他若以保全家人性命为出发点,怎可能因陈圆圆的消息而轻易改变呢?有人说,这正表现了他的情义。那样的话,他更应以陈圆圆的性命为重,火速赶往京城搭救,反了的话,不是也要置陈圆圆于死地吗?而且《清史稿》里说他当时的表现是“怒”,而不是“急”,只有出于羞辱,才会“怒”.这实际上是激活了一个中国男人传统的财产心理。

 

  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他进与退的速度变化。他前往北京走得非常慢,但返回山海关的速度却非常快。这说明,他进的时候是一直处在犹豫与犹疑之中,一直在反复衡量。陈圆圆被抢成了他改变主张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赌徒来说,当一件事儿的概率变大或变小时,他需要一个理由作为改变主意的依据,而陈圆圆正是那个理由。

 

  吴伟业“借酒浇己愁”

 

  有人会质疑,这种羞辱感不也折射出男人对女人的爱来吗?那我要问,他们之间有爱吗?我们先来看看吴三桂对陈圆圆的情感。据多种文献记载,吴三桂是在国丈田宏遇家认识陈圆圆的。当时吴三桂手握重兵,崇祯帝把他叫到北京来加封。连皇帝的老丈人都来巴结,所以吴三桂心里飘飘然。就是在田宏遇为他准备的宴会上,他见到了歌女陈圆圆。吴三桂当时就看直了眼,立马娶回家当小老婆了。这说明吴三桂对陈圆圆根本不了解,他只是见了美色心动了而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