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江相识满天下,有用之不竭的银子。但是,除了戴宗、李逵和张顺外,在江州竟然一个朋友也没有,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败笔。
只见宋江独自一人,闷闷不已,缓行出城,遥望一片江色,别具景致。信步至一楼前,举目见一竿悬挂青布酒旆子,写着“浔阳江正库”,雕檐外悬有横匾,上有苏学士(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
宋江在郓城县衙门做押司时,已听闻江州有“浔阳楼”,是个好地方,今在跟前,岂有不登楼赏玩一番之理。来到楼前,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
宋押司上楼去,拣一靠江阁子里坐了,凭栏观江景,喝彩不已。酒保上楼来,问宋江是自己消遣,还是约了朋友?宋江说是约了两个朋友,但未到,先上一樽好酒,另外果品肉食,只管拣些佳品上来,但不要鱼。
为何不要鱼?只因日前贪嘴,多吃了醒酒鱼汤,吃坏肚子,又屙又呕,病了几日,“见过鬼怕黑”。
讲开海鲜,最为人诟病者,莫过于中午与三两友人午膳,酒楼部长十之八九,亦会叫你帮衬蒸条鱼。并非消费不起,午膳后还须返写字楼办事,吃得太饱,饭气攻心打瞌睡。
且说酒保遵宋江吩咐,端来一樽好酒,并用几只朱红漆碟,分别盛上肥羊、嫩鸡、酿鹅、精肉(瘦肉)。
酒家虽然标榜“世间无此酒”,但在此没有讲出宋江饮的是甚么酒,只云“好酒”而已,不像他招待戴宗、李逵那样,讲明饮“玉壶春”。
宋江一个人饮闷酒,点这么多菜,如此挥霍,广东人谓之“大花筒”,只因他的钱来得易。
宋江凭栏独酌饮闷酒,几杯落肚,感触良多。自忖学吏出身,曾为押司,也结识不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但如今年逾三十,“名又不成,利又不就”(由此可见,此人利禄熏心。惟两者难并存,一般人得其一,已不枉此生),却落得刺配江州,有何颜面见乡亲父老、叔伯兄弟,不由得酒意涌上心头,潸然泪下,感恨伤怀,作了一首《西江月》词。唤酒保借来笔砚,写在已有不少骚人墨客题诗的粉墙上。
只见宋江带着酒意,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潸然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雠,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己端看一会,大喜大笑,再畅饮几杯,文思意犹未尽,提笔在《西江月》词下端,再赋一七言绝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写罢并在诗末写上“郓城宋江作”五个大字,掷笔桌上,洋洋得意,自歌一番。
宋押司万万料不到,因而致祸。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