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大清“监察部”是咋炼成的?

2010-06-01 10:31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清远
皇太极在其政权巩固和发展后建立起了最高司法监察机关——都察院。而大清朝“监察部”的第一任最高长官却是汉人张存礼。

 
都察院官员有监督官员之责。
 
 
清都察院官员所用藏青缎打籽绣獬豸纹补子。
 
皇太极在其政权巩固和发展后建立起了最高司法监察机关——都察院。而大清朝“监察部”的第一任最高长官却是汉人张存礼。“文死谏,武死战。”感激涕零的张存礼等人兢兢业业铁面执法,眼见都察院官员们如此锋芒毕露势必被排斥、孤立,无法明言的皇太极自有一个个对付的手段……
 
“文死谏,武死战”
 
后金天命时期及天聪初期,尚未建立司法刑罚部门,国人发生相争诉讼或者其他刑案,多是由汗及诸贝勒大臣共议解决,一些小的民事纠纷,则是在八旗内部按旧有习惯法处理。
 
天聪五年七月,皇太极正式设立六部,由刑部主管国中刑狱、诉讼,但此时对宗室贵族、朝廷文武官员仍没有职能监督部门,对于大臣官员违法的稽查也处于空白状态。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五月,皇太极设置司法监察机关——都察院。作为谏诤君主、奏劾诸王贝勒大臣、纠察六部官员的监察机构,其职责范围是参加议奏、会审案件、稽查衙门、监察考试等。
 
都察院的设置始于明洪武十五年,其前身为御史台。都御史为都察院的长官,相当于汉、唐的御史大夫。清时都察院最高长官称为都察院承政,而第一任都察院承政为汉人张存礼。
 
在中国历史上,御史这个官职是从秦朝起开始设立的。虽然我国历史上在战国时期,就有御史的名称出现,但是战国时期御史的职责是记事。秦以后御史的职责,才主要是纠察和监督。从秦到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御史一职。
 
我们在影视剧中和舞台上得到的印象是,御史们敢于摸老虎屁股,在朝廷上敢于面对皇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实际上,御史们大都不会无所顾忌地对着皇上说三道四。他们中的多数人在运用言事的权利时,首先都会考虑利弊二字。
 
当然御史中的少数人也会甘愿冒着惹恼皇帝的风险,拼死进言。“文死谏,武死战。”说的这是这个意思。历史上著名的谏臣谏言,有《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韩愈谏阻迎佛骨表》、《林则徐禁烟制夷疏》等。
 
所谓“文臣”,即国家管理者,肩负“治国”之重任。在国政的制定与处理上,应当大公无私,勤谨进谏;而不能见“君色”行事,顺水推舟,敷衍搪塞,误国误民。“文死谏,武死战。”所体现的是儒家“忠君”的道德规范。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有“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之说。为君者若没有宽广的胸怀,作臣子的即使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会落得个白白送死的下场。
 
张存礼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