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揭秘新中国第一部遭禁的小说《腹地》被批过程(3)

2011-05-31 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文艺作品的判断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腹地》中对党的基层状况的真实描写被批判为自然主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文艺作品的判断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腹地》中对党的基层状况的真实描写被批判为“自然主义”“暴露黑暗”。

  但王林并不认为自己的这部小说“暴露黑暗”。因为,无论从主题抑或内容上,这都是一部“光明战胜黑暗”的作品。

  “对于对他的批判,虽然我父亲心里从来没服气过,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怀疑过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思想。他总想怎么改造自己,怎么跟上新的文艺思想。这很代表他们那一代人的想法。”王端阳指着父亲的日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王林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发展。1952年,先后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罪被执行死刑。“刘青山、张子善一抓,我父亲就觉得这实际生活中比我小说写的还黑暗啊,这都可以说,我的小说就可以没问题了啊。他就要给中央写信啊等等。”王端阳回忆。

  王林1953年3月的日记中写道:“刘青山从12岁当长工,参加了党……抗日后一贯英勇坚定……因党内民主生活不足使这些好干部走上了可耻道路,我不能不感到异常沉痛!同时我又觉得《腹地》所被动反映出来的这个问题,长期被误认为‘暴露黑暗’而感到异常沉痛!”

  王林决定上书中央。4月22日,他写下了《给毛主席书》和《对〈腹地〉新的检讨和辩护》。在当天的日记里,他用三个叹号为自己打气:“信是发出了!毛主席不会再犯官僚主义的!这是一线曙光!”

  三个月后,王林终于等来了一封中宣部的回信。信中写道:“这种问题完全可以在作家中间进行公开讨论。经我们提议,全国文协创作委员会准备在最近召集专门的座谈会谈论你的小说《腹地》,我们并提议届时请你本人参加讨论。”

  很快,文协内刊《创作通讯》上刊登了准备召开《腹地》讨论会的消息。王林“喜出望外”,天天盼着这个座谈会。

  但再无下文。后来王林才得知,所谓中宣部的回信,只是“一个秘书看了看就回了信”。

  1953年夏,王林在北戴河遇到《文艺报》主编丁玲。丁玲问他:“《腹地》为什么不出版了?”王林没好气地说:“不是给你们《文艺报》批评得书店不再给出了?”

  丁玲说:“国营书店不给出,拿到私营书店出!”王林回了一句:“我多少还有点共产党员的自尊心!”

  丁玲告诉王林:“企霞同志那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虽在《文艺报》当主编,但是我没看过《腹地》。”王林惊讶地问原因。丁玲说:“我听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我怕卷入漩涡!”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王林在文章中回忆:“她开心地大笑,我却浑身打冷战。”

  1954年,感觉到“呼天不灵,入地无门”的王林终于低头,写了一份《我的检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创作上无一件成功。抗战期间写的《腹地》又严遭打击和批评……所以我的情绪是‘自馁’‘自惭形秽’……我初步认识到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危险性,希望同志们帮助挖掘和监督改正。”

  改稿30年

  放弃抗争的王林开始修改《腹地》。没想到,这一改就改了30年。

  王林努力揣摩和消化《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创作反映新时期新面貌的小说,并努力做着不喜欢的行政工作。“文革中他还写了话剧,左得要命,鬼子都鸠山似的,共产党都李玉和似的。我当时在军区话剧团,还拿给我看。”王端阳说。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