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中国古代剑和刀的发展史(2)

2009-04-02 16:3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一步之遥
西汉时期的骑兵已经成为战争的主力。由于马速度快,推刺功能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劈砍功能十分适用,于是在西汉时期,出现了环柄的长刀。此类武

西汉时期的骑兵已经成为战争的主力。由于马速度快,推刺功能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劈砍功能十分适用,于是在西汉时期,出现了环柄的长刀。此类武器只有一面刃口,而另一面是厚实的脊,所以便于劈砍,又不易折断。

至汉武帝时期,剑长有超过3尺的,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由东汉时期,环首铁刀在当时骑战中占有普遍地位,剑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后作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之功用了。

西汉时期的刀呈长方形或梯形,直脊直刃,现在看来样子很酷。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一般没有格。刀柄首端制成扁圆的环状,称“环柄刀”或“环首刀”,注意,与所谓的“大环刀”不同。

在西汉末年时,钢铁兵器几已完全取代了青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数百年的交替期间,同时也是青铜兵器的发展巅峰,无论长度、硬度、韧度,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其最后的灿烂风华

到三国时期,军队中大量装备的短柄兵器,就只有刀了。(自东汉之后,剑在战场上被淘汰已成定局,但佩带宝剑的风气未变,另外剑也作为法器或象征物而存在。)

到了隋唐时期,佩剑之风尤为盛行。剑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常以来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如大诗人李白少年习剑, 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有:“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王维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等剑与战争的诗句留于后人。

这个时期,剑的本色一时模糊起来,充斥着许多不具实用性能的剑器,至今仍数常见,以浙江龙泉出产最多;龙泉于明清两代均以制刀剑闻名,因用料精良、制作严谨而享有声誉,最盛时,仅此一地,刀剑号竟达数十家之多,尔后以需求日盛,力求大量生产,而识货者日少,所作徒具剑形,沦为壁上庄饰,技艺遂日渐中落,我们常见龙泉所出之七星宝剑,但少有佳作,即是此理。

后来剑与道教接上不解之缘,成了道士们手中的法器之一。剑又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成了“神剑”“剑仙”等法力无边的圣物。

到了北宋时期,刀的形制有所改进,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扁圆的大环和鸟兽类饰物。

明代出现一种腰刀,这是当时部队刀器的主要种类。剑受到民间武艺家的青睐后,则迅速发展在了多种演练的形式。逐渐演变形成了“斗剑”和“舞剑”两种。“斗剑”即发展成为现今的“击剑”比赛项目;“舞剑”则发展为现今的剑术套路和艺术舞的剑舞表现形式。

至明、清时,剑的发展迅速,各种名剑层出不穷,剑术和善剑的名人辈出。(一些有名的剑客大量出现。)

剑的历史远比刀长得多,不过刀的出现让剑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使剑不再做为军用武器,而是流入民间,成为少数人练的兵器,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大侠都以剑做为首选武器。而刀因为招式简单容易练,成了平民武器,练刀的人是最多的,但大部分都很平庸。刀和剑比起来,自然在气质上略逊一筹。

 (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