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代的一段漕运旧梦
南京不在运河沿线,本与漕运关系不大,但由于明初曾定都南京,因此也留下了一段传奇的漕运故事。
研究南京人文历史多年的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诸荣会讲述了天生桥和胭脂河的旧事。明初漕粮抵达南京的路线有两条,分别是在镇江和吴淞口逆江而上,既绕道又有风浪险阻。因此朱元璋决定,在南京溧水开凿一条运河,打通石臼湖与秦淮河。
负责这项工程的,是主持修建明孝陵的李新,他选定运河穿越胭脂岗方案,但是凿山开河却有一定难度: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黄麻嵌在缝中,再浇以桐油点燃焚烧,待岩石烧热、烧红,突然用冷水泼浇,岩石因热胀冷缩而崩裂,再用铁钎将裂开的岩石撬开、搬走。“焚石凿河”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妇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其实,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铁质被氧化的结果。今天的胭脂河全长7.5公里,其中5公里左右为凿石断山而成。
而天生桥实际是凌空飞架在胭脂河上的一块巨石,巨石与河岸浑然一体,宛若天生。原来,开河前李新便考虑到,运河一旦开成,东西两岸通行便是个问题,两岸悬崖峭壁,架桥、渡河都不可能,因此他在开凿河道时便留下巨石为桥。当年的天生桥有两座,但在开河的100多年后,“南桥崩摧,独北桥仅存”。
按理说李新为漕运作出巨大贡献,本应嘉奖,然而在河成(1391年)后第二年,李新便被朱元璋砍了脑袋。其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李新收了溧水农户的好处,为不毁农田而开山凿岩,役死者上万,朱元璋微服私访时“立诛之,以报役死者”,还有一种是他知道太多明孝陵的秘密,朱元璋怕泄密而灭口。但《明史》上只有“因事诛”,却未解释,因此李新之死也成了一个谜。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以古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为主要形态的大运河在中国大地上先后驰骋奔流了2500年之久;从空间上看,无论是以洛阳为中心全长2700余公里的隋唐大运河,还是元代经过截弯取直之后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巴拿马运河的20倍多),其规模与里程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责任编辑:抱抱熊)
相关文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从东周春秋开始,直至元朝,声势浩大
精彩推荐:屈原之死:一个没落王朝的殉葬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