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自毁长城,三国鼎立之势如何走向灭亡的(1)

2009-04-21 15: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巨著,讲述三国从鼎立之势一直走到三国灭亡的故事。在这其中,孙吴的灭亡完全就是它自毁长城,从而走上末路。

自公元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足之势变成了魏、吴的南北对峙。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统一全国就摆上了议事日程。和晋的强势相比,吴国却是夕阳昏鸦,吴主孙皓昏庸、残暴、荒淫,为了使东吴美女只供自己一人享受,竟禁绝民间婚嫁。又嗜杀成性,大臣们常无辜被他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致使民心离散,将帅北归。

要不要兴兵灭吴,在西晋朝廷形成对立的两派。以羊祜、杜预、王濬、张华为一派,屡有讨伐吴国的建策,而以贾充为一派的,则坚定反对。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但晋武帝最终倾向于贾充的意见。

贾充是晋武帝的宠臣,在司马氏夺取政权的关键时刻,曾下令杀死了魏帝曹髦,受到司马昭的器重。后来又在立储事件中帮助司马炎战胜司马攸,因此晋武帝对他特别信任。他对晋武帝分析说,当年曹操以百万之众,碾草成灰,犹败于赤壁。东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此时对吴作战,“非其时也”。劝晋武帝不要拿江山去冒险。晋武帝被他说动了,也认为,江东经过孙权父子几代人的统治,雄厚的根基尚在,正所谓“百虫之足,死而不僵”。暂时搁置了灭吴之事。虽然表面上搁置了,但暗中无不加紧做着积极的战争准备。

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坐镇襄阳,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使晋军由“军无百日之粮”变为“有十年之积”。

泰始八年(272年),又派羊祜部下名将王濬为益州刺史,密命他在长江上游训练水军,建造战船,“为顺流之计”。王濬遂着手做“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长江上游逐渐建立起来了。羊祜死后,又向朝廷推荐杜预,让他继续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杜预是个卓越的统帅,他到任后先设了一道离间计,让孙皓换掉了颇有能力的西陵总督张政,削弱了吴军的西线实力。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