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日夜不停地打造攻吴所用的战船,造船时削下的木屑,顺流而下,漂到东吴,官员们都猜出了西晋的战略意图,向孙皓报告,但他却置之不理。认为有长江天险,最可笑的是他非常迷信,认为金陵王气之盛,当为天下主。时有神秘预言,说孙皓会“青盖入洛阳”。于是孙皓越发膨胀,认为自己当统一四海,迁都洛阳了(最后果然以俘虏的身份入洛,只增笑耳)。东吴官员只好用粗大的铁索,在江面狭窄处,横锁江面。并在西陵峡以东的江中,放置数不清的锋利无比的铁锥,想以此阻挡住西晋如飞的战船。
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279年11月,晋军擂响了向东吴展开大规模进攻的鼙鼓。晋军20万大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向东吴开战,其中主力为:最西面的王濬益州水军,北面进攻荆州的杜预部,最东边正对金陵的王浑部。
12月,王濬率领着7万水军船队,从益州出发,接连百里,沿长江顺流而下。于280年初,攻克秭归,进逼西陵峡。吴军以为设置了铁锁横江,又有铁锥暗置江中,固若金汤,竟不派兵防守。王濬预造了几十个巨大的竹排先行开路,缚草为人,立于筏上,江里的铁锥都扎在竹排上,或被竹排带走,漂到远处,或倒沉江底,不起作用。晋军又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巨型火把,把它们放在船的前面,一遇到铁索就点燃火把,再火上浇油,用皮老虎(古代的鼓风机)一吹,结果铁索纷纷被烧熔断开。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与此同时,杜预率领的晋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江陵。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晋军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吴已是危在旦夕。王浑部也在江北,把东吴丞相张悌率领的3万吴军,收拾干净。
至此,东吴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能力了。这时,司马炎传檄王濬,军至荆州,归杜预节制。杜预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王濬直发金陵,不可坐失战机,尽快结束战斗。王濬水军一日千里,势如破竹。王浑想先入金陵,让王濬缓行。王濬借口江风迅猛,不能靠岸休整为由。趁王浑与吴军江北决战之机,于280年3月,楼船百里,旌旗蔽日,直入石头城。
孙皓无奈之下,自缚请降,向王濬投降。割据江东近80余年的孙吴政权灰飞烟灭。至此,三家归晋。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彻底结束了“鼎峙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汉晋春秋辑本》卷一)的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责任编辑:抱抱熊)
相关文章:中国玉器发展简史:从礼器到装饰品
精彩推荐:“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有多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