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魏晋以来,青楼文化开始逐渐兴起,到了盛唐两宋,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应该说中国青楼文化兴起于魏晋,鼎盛于唐宋。青楼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唐宋文化的发展而风声水起,空前繁荣,同时青楼文化的风声水起,也丰富和促进了唐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一部唐宋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青楼文化的繁荣史。
唐宋时期,从京都到地方,从城市到乡镇,青楼妓院的大量出现,不仅汇聚了一批琴棋书画了然于胸的才女,为城乡构筑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当时的文人士子提供了诗词歌赋文学创作的素材,使青楼文化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尤其是文人士子与青楼歌妓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青楼文化的崭新境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亮点。
唐代文化以中唐的唐玄宗时期为最,开元盛世为唐代的青楼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时李白、白居易、杜甫以及后来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一批文坛大家的青楼作品的出现,不仅为青楼文化增添了光彩,同时也抬高了青楼文化的历史地位。
在这些名震华夏的文坛大家中,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竟有十八首诗歌与青楼有关。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再如李白的《邯郸南亭观妓》:“歌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艳烁月彩,舞衫拂花枝。把酒顾美人,清歌邯郸词。”这些诗歌不仅色彩绚丽,而且透露出一代诗仙无尽的情思。
白居易一生共有青楼诗三十首,除了“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等名句外,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拿手脍炙人口长诗《琵琶行》了,青楼歌女的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使白居易泪水潸然,竟然湿透了他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
杜甫一生很少写青楼诗,但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在《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写道:“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越女红妆湿,燕姬翠黛愁。”杜甫的这首诗,与他的“国破山河在,群情尽望春”的忧患意识几乎达到异曲同工的地步,因此后世文人傅乐成就曾说道:“唐代的社会,充满色情,歌台妓馆,到处林立。文人士子,大都风流自赏,有不少韵事,流傅于后代。以杜甫的严正,也有挟妓的诗篇,其余概可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