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跪拜礼的起源与改变(2)

2009-08-06 10:59
来源:一元一 作者:刘仰
凳子、椅子在中国出现的具体时间不容易明确,但至少在唐朝时期已经开始普及了。有专家指出,李白著名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并不是我们

凳子、椅子在中国出现的具体时间不容易明确,但至少在唐朝时期已经开始普及了。有专家指出,李白著名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床,而是中国最早的凳子,而且是可以折叠的小凳子,今天北方人叫做“马扎”。它的出现是因为唐朝有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便给中国人带来了坐凳子的习惯。随着凳子、椅子的出现,桌子也出现了,家具的高度普遍升高,“几”渐渐成为不太重要的家具,或者变成高腿的“几”。

与席地而坐不同的是,古代社会有一部分民族长期采取悬足而坐的方式,也就是坐在凳子、椅子上。这两种不同的坐姿习惯,其产生的原因往往与气候有关。寒冷潮湿地区,席地而坐明显不舒服。而在温暖干燥的地区,席地而坐就很方便。因此,席地坐和悬足坐是由于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习惯,并没有高下之分。顺便说一下,发明地毯最早的目的原先就是为了方便席地而坐,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管这些了。

但是,凳子、椅子在中国出现后,起居方式的彻底改变,并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跪拜礼习惯,跪拜礼作为一种固定的礼节,依然被保留下来。不同的是,由于人们不再采取跪坐,跪拜礼就显得不太方便了。时间长了,这种不方便也变成了礼节的一部分。向坐在椅凳上的人或者站着的人行跪拜礼,地位高低的差别就很明显了。由此,跪拜礼的不平等性才真正出现。

欧洲人很早就是悬足而坐的,因此,他们没有跪拜礼的习惯。面对君王等地位高的人,一定要显示出不平等,大都只用单膝跪。所以,清朝某些迂腐的中国人会误以为欧洲人膝盖不能打弯,实际上是不了解不同起居方式造成的不同习惯。然而,习惯往往是文明的一部分,当欧洲文明开始主导世界的时候,跪拜礼似乎也变成了落后文明的野蛮行为。这种观点是在“悬足坐”代替“席地坐”以后产生的,没有真正懂得跪拜礼的起源。今天来看,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悬足坐”,因此,跪拜礼被大范围淘汰也很正常。只有保留“席地坐”习惯的民族,依然会保留日常生活中跪拜礼,他们也没有为此感到不平等、屈辱之类的文化含义。

(责任编辑:慎思)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