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个新朝代的建立,大都需要经过一番战争,建立新王朝的战争就会造就一批声名显赫的功臣。然而,有一些新朝代建立后,往往会杀戮功臣。西汉初年韩信临死前,引用别人的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个成语成为后来描述杀功臣现象经常使用的词汇。那么,杀功臣的现象为何会产生?为何有些朝代会大杀功臣,另一些朝代却没有这种现象?
秦朝末年,有一个平民百姓,名叫陈胜。他在种地的时候曾经有几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秦末推翻秦朝的大起义,后来就由这个胸怀大志的平民百姓首先揭竿而起。此后,各地的平民和旧贵族纷纷打出战旗。三年时间,曾经威严无比的秦朝,曾经试图世世相传的庞大秦朝,轰然倒塌,居然一去不复返了。又经过几年楚汉争霸,一个名叫刘老四的平民当上了皇帝,改名为刘邦。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王朝。刘邦的父母连名字都没有,刘邦的几个兄弟也以刘大、刘二之类的排名为称呼。刘邦当上了皇帝,原来的朋友、战友关系变成了君臣关系。开始的时候,刘邦朝廷中君臣之间依然很随便,很没有规矩。随着知识分子的介入,一系列的制度和规矩慢慢形成,刘邦终于意识到了皇帝是怎么一回事,终于感受到了皇帝的尊贵。于是,刘邦开始面临一个巨大的、严重的、严肃的问题。看起来那么强大的秦朝,短短三年时间,就被风起云涌的起义推翻了,民众的造反如摧枯拉朽一般,将不可一世的秦朝彻底埋葬。在这批造反者中,他刘邦本人是最幸运的。那么,如何避免另一个刘邦的出现?换句话说,他刘邦可以推翻秦朝当皇帝,另一个平头百姓如张三李四王小二等等,会不会也起来造反,推翻他的刘家王朝?要知道,西汉初年的刘姓皇家实力,远不如当初的秦王朝。
今天有一个政治术语,叫做政权的合法性。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造反而获得政权的平民,他的政权合法性在哪里?如果造反就是合法性,那么,刘邦就不能排除其他人随时都可以造反的权力。在刘邦以前,最高权力都在贵族内部交替,等级制度是那个时候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如今,一个平民当了皇帝,等于向所有人宣布:任何像刘邦一样出生的平民,都有可能当皇帝。而这样的平民在数量上,比贵族人数大得多,可能对最高权力产生幻想和举动的人,大大增加。等级制度中,贵族掌握权力还有一套固定的制度,平民当皇帝只有造反,没有任何制约。刘邦成功了,也为所有的平民树立了一个可效法的榜样:彼可取而代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秦朝二世而亡,刘家王朝是否也将昙花一现?因此,为自己政权合法性而苦恼的刘邦,必须防范任何形式的造反。首当其冲的就是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这些功臣很多也有像刘邦一样的低贱出生,又有造反的实力和有造反的经验,还有居功自傲的心理。平民出生的皇帝刘邦,想不出任何办法取消他人像自己一样造反当皇帝的权力,只有使出最本能的办法:从肉体上消灭,将具有威胁的功臣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