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当然不堪如此被冤,写信给太子妃,陈说自己被逼喝醉,被逼抄写“反书”的经过。太子蒙冤被废的真相逐渐为人所知,西晋朝野“众情愤怨”。有人游说赵王司马伦,请他解救太子之难。司马伦本已同意,他的谋臣孙秀认为这样救了太子,未必有啥好处,不如撺掇贾后杀了太子,然后起兵废了她为太子报仇,如此“犹足以为功,乃可以得志”。
于是司马伦等散布谣言,说有人在谋划废贾后,迎太子。贾南风十分害怕,派宦官孙虑带着毒药去害太子,但太子已有提防,每顿饭都自己做着吃,孙虑无奈,趁太子如厕,用药杵砸死了他。
赵王司马伦见时机成熟,与齐王司马冏等合谋,率兵入宫,矫诏毒杀贾南风,将她的党羽亲信一网打尽。
赵王司马伦谋划已久,一朝功成,野心急剧膨胀,不久就废了惠帝,自己做起皇帝来。这一来,其他诸侯王大大不服,司马懿子孙开始自相残杀,并且愈演愈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同时起兵,进攻洛阳,讨伐篡位的司马伦。双方在洛阳鏖战两个多月,死伤近十万人,最终司马伦兵败被杀,惠帝复位,齐王成为大司马,掌握了大权。
齐王没得意多久,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又联合前来洛阳夺权。洛阳城下再次展开激战,长沙王司马乂杀死齐王,成为洛阳的新主人。
第二年,河间王司马颙再与成都王司马颖联合攻打洛阳。司马颖的军队被斩杀六七万人,行将败退,洛阳城内却发生变故,东海王司马越与禁军密谋,活捉了长沙王司马乂,将其囚禁在金墉城。不久,成都王司马颖派人抓走长沙王,用火将其活活烤死。
就这样,司马懿的子孙们用最阴狠的招数自相残杀,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杀死成都王、河间王等,总揽大权。公元307年,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
东海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不过这位胜利者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经过残酷的内战,洛阳遭到巨大破坏,死亡军民达几十万人之多,西晋元气大伤。数年后,“永嘉之乱”爆发,西晋几乎没有了自保的能力,原本强大的王朝,已进入灭亡倒计时。
“永嘉之乱”洛阳繁华成梦
“八王之乱”,司马氏自己打得热闹,顾不上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期间,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等自己人把自己人砍得差不多了,抬头一看,北方已出现了一个匈奴人的“汉国”,气势汹汹地朝他们杀奔而来。
汉国的建立者叫刘渊,他自称是汉朝皇帝的外孙,曾到过洛阳,熟悉汉人典籍,晋惠帝时,封其为匈奴五部大都督。公元304年,中原内战正酣,刘渊乘机建立汉国,不久自称“汉王”,表明自己是刘汉正统的继承者。称王后,不但少数民族纷纷投奔他,很多不堪内战的汉人也归顺了他。
公元308年,刘渊自称皇帝,第二年即派他的儿子刘聪率军大举攻晋,目标直指洛阳。这个时候,晋军的战斗力还算强大,刘聪包围了洛阳,但对阵晋军却数次失利,不得不撤围而去。
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刘聪废掉太子,自己即位,旋即再派大军围攻洛阳。此时洛阳历经战火,“饥困日甚”,东海王司马越派使者四出,征天下之兵驰援京师,却没人响应。司马越留下部分军队守城,自己率4万甲士移驻许昌。公元311年六月,刘聪大将刘曜、王弥攻陷宣阳门,他们纵兵烧杀抢掠,挖掘陵墓,杀害洛阳官民三万多人,晋怀帝被俘获,押送汉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刘曜等人认为天下未定,洛阳四面受敌,不便防守,遂纵火焚烧,雄伟壮观的洛阳转瞬化为一片废墟。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公元190年,董卓一把火,令东汉洛阳繁华成梦;过了121年,刘曜的一把火,又令魏晋洛阳繁华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