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医教你几种治疗肝、脾、气、血的方法

2009-04-10 17: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

清热  

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解毒 

指解除病毒的一种治法。“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临床上以热毒症较为多见,常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降火

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

(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

(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疏肝

 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活血  

指流畅血行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行不畅.经脉阻滞,如女子经行不畅.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胁或肢节疼痛及外伤所致的瘀块肿痛等症。常  用药物如桃仁.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

健脾 

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

寒证 

指人体因受寒邪侵袭或因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寒性证候。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痰多白沫、腹痛喜温按、大便溏泄 、小便汪长、舌苔白润等。寒邪侵袭者多见迟脉或紧脉,阳气不足者则脉多沈微

滋阴

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常用药物如沙参、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益气

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青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

补血 

指补益阴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脉象虚国等症。常用药物如熟地、当归、白芍、首乌等

安神 

指安定神志的一种治法。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种。重镇安神适用于惊悸不寐.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等症,常用药物如磁石、朱砂、龙齿等。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常用药物如丹参、枣仁、柏子仁、远志等。

(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