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虎年趣谈:中医传统文化里的老虎

2022-01-21 09:07
来源:团结报 作者:缪士毅
再过不久就将迎来农历虎年了。虎年说虎,尤其是与中医药沾亲带故的“虎”,别有几分情趣。

  再过不久就将迎来农历虎年了。虎,威风凛凛,矫健无比,享有“兽中之王”的美称,深受人们喜爱。虎年说虎,尤其是与中医药沾亲带故的“虎”,别有几分情趣。

  虎,俗称老虎,且有不少别名或代称,如十二生肖以寅配虎,于是给虎冠以“寅兽”;虎为山中王,因而得名“山君”;虎身有黄色斑纹,而得名“斑子”。此外,还有“黄斑”、“黄猛”、“於菟”、“大虫”、“戾虫”等之别称。虎为猫科动物,有八个亚种,我国拥有其中的四个: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南亚虎。

  古时,我国一些民间中医外出采药,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古时,民间郎中常用虎撑示意自己的医术,虎撑放在胸前摇动,表示医术一般;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高明;举过头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

  民间流传“虎守杏林”传说。相传,东汉名医董奉一天在回家途中,发现茅草丛间卧着一只老虎,其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眼流泪水,表情甚为痛苦,似乎求董奉治病。董奉经观察之后,对老虎说:“明天此时你在这等候,我给你治病。”那老虎点头走了。第二天,董奉在胳膊上戴了两个用来防虎咬的铁环,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将其治愈了。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奉守杏林,由此,“虎守杏林”之传说在民间流传开来。也有民间传说,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外出行医时救活一只虎,那被救的虎从此不愿离开,白天看守杏林,晚上守护孙家家门,于是民间也有认为“虎守杏林”可能缘于此。

  虎矫健敏捷,人们从中得到启发,产生一些与“虎”字有关的运动项目。比如,“虎抓羊”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常在田间休息时举行,参加者至少10人,以手拉成圆圈,推荐其中一人在圈中为“羊”,一人在圈外为“虎”。“羊”可在圈的内外自由跑动,“虎”抓“羊”时,拉成圆圈的人可尽力阻挠,直至“羊”被“虎”抓住。整个活动充满着情趣,有助于愉悦心情,增强体质。

  虎威武雄壮,民间视之为神兽、瑞兽,带有镇宅守户、除邪祛瘟的吉利含义,这在民俗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古时腊月门上常贴有画虎的门画,以图个吉利;在一些地方,家长让孩童脚上穿虎头鞋,身挂布老虎,还制作较大尺度的双头虎枕,以此期望孩童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在有的地方,亲友们为新婚夫妻送上双头布老虎、虎头枕,寄寓新人和睦幸福;楚雄地区的彝族妇女头饰有大量的虎崇拜内容,或绣饰虎形,或绣饰黑白、黄白、红墨相间的虎纹,女孩普遍戴虎头帽。

  虎的形状,还呈现在端午节人们所佩的香包上。香包的形制大体包括“五毒”、老虎、金鱼、小猫等。又因香包中装有除虫、治病的中药艾叶,因而称虎形香包为“艾虎”。传说有一位善除妖魔的张天师,五月五日骑艾虎出游,“五毒化灰尘,妖邪归地府”,于是“艾虎”便成了给人安全感的象征物,而端午节又成为人们创造“艾虎”艺术形象的日子。“艾虎”早期是用艾叶缠编而成虎形,后来渐用绸布制作,虎身剪贴艾叶花。这些艾虎,不仅是一件小小的工艺品,也寄托着人们驱邪辟疫的民俗愿望。

  我国古代一些中医药书籍,如汉代的《别录》、唐代的《本草拾遗》、宋代的《本草衍义》、明代的《纲目》、清代的《医林纂要》等,对有关虎的药用功效皆有记载和阐述,折射出历史上虎与中医药的关系。但如今虎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中医药早已不再以虎入药,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拯救自然界的虎,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当今,虎这一动物虽不再入药了,但植物界中却有许多以“虎”命名的中药材,例如:“虎杖”为蓼科植物的根茎,具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之功效;“虎刺”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草或根,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之功用;“虎头蕉”为兰科植物金线兰的全草,主治腰膝痹痛,吐血,血淋,遗精等;“虎皮草”为虎耳科植物大叶金腰的全草,具有清热,平肝,解毒之功用;“虎耳草”为虎耳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具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用。此外,龙舌科植物“虎尾兰”、 豆科植物 “虎尾轮”、毛茛科植物“虎图辣”、“虎掌草”等亦可入药。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6-2021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