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真修行者,处处“健身房”,比比皆“幽谷”

2009-04-17 15:2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有位老板询问健身之道,有人告诉他:“你平时一步路都不愿意走,还要花费金钱和时间去健身房健身,这不是高明的健身之道。”

有位老板询问健身之道,有人告诉他:“你平时一步路都不愿意走,还要花费金钱和时间去健身房健身,这不是高明的健身之道。”平日里也可以看到有些成功人士极注重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论闲忙都要以车代步,食不厌精,行不厌车,身体发胖了,有了疾病的征兆,再去高档健身房健身,从健身房出来再坐车去“享受”。

高明的健身之道不在健身房,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少吃些高营养的食物,多些粗茶淡饭;少乘坐车,多些步行;少一次交际应酬,多一次公园晨练;少一次晚睡,多一次早起,合理的饮食配合适量的运动,是极好的健身之道。高明的佛法修学之道,不在研读经典,而在于佛法在日常当中的运用上,不是反对去健身房,也不是反对研读经典,而是说在日常当中可以完成的,就不必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古时有云“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文武加身,关键还要在实践当中去运用,诸葛亮如果不出茅庐,尽管“运筹帷幄”,永远不会“决胜千里”。

我们修学佛法就要运用佛法,弘扬佛法,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场,深入经藏如果不知“出来”,通千经万论也是枉然。也有的同修认为世事繁杂、琐事缠身,不是修学的好环境,羡慕深山苦修,清静空旷,以这样的心理,就算去了深山幽谷、清静场所,也奈不住长时间的寂寞无聊,因为心不清静啊,环境的清静是没有意义的。心清静了,一切生活里的繁杂、琐碎都是修行的助缘,俯身即学问,生活即修行,“健身房”与“深山幽谷”都是特定的环境,真修行者,处处“健身房”,比比是“幽谷”。特定环境如同我们去旅游前研究目的地地图,不能说没有用处,但实际的地理环境与地图上反映出来的环境要丰富、复杂、现实的多。“纸上谈兵”、“沙盘演兵”,不会造就将才,只有在实践当中实地运用兵法,才可以造就将帅。

佛法的修学不是解决1+1=2的问题,而是解决1+1=N的问题,如若以佛法去解决更广泛的实际问题,必须把佛法放到世间善加运用。有则笑话:一人为亡者作悼词,亡者为女,悼词写男,待丧主发现,不去承认自己的问题,反怨人家“死错了人”。看罢一笑后,我们也要思索一番,修学佛法我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认为佛法不灵验;弘法时不能说明问题,反认为对方悟性不高,如“死错了人”有何区别?因材施教,对机施法,低则低来,高则高去,佛陀没有开八万四千法门度脱有缘、观世音菩萨不以三十二应身救苦救难,佛法早衰多时了。如果我们把佛法在世间去运用、去践行,那么,我们就会面临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环境特点,同一佛法解决不同问题,才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行。教条形式是乏力的、空洞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出现了,教条形式必然手忙脚乱、穷于应付的、以法代悟的。

我亦凡夫,是凡夫就说说凡夫要解决的问题,谈谈凡夫面临的问题。我们最不缺乏的是佛性,我们缺乏的是启迪佛性、证见佛性的日常修行,最好的修行场所就是我们每天行走坐卧、吃饭穿衣的凡夫世间。

(责任编辑:抱抱熊)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