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和养生: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有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2009-04-19 11: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从养生角度来说,也强调中和养生,强调的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身心状态。

【智慧启引】

养性之道……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有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摘自南梁•陶弘景《养生延寿录》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上蹿下跳的样子),莫多言,莫大笑,勿急躁怀忿恨。

——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序》

踏入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仍在人们眼前挥之不去,郁闷、感伤、情绪低落甚至愁出病来的人越来越多。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引用南梁医家陶弘景《养生延寿录》中的论述提醒诸位:“养性之道……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有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中庸之道可助调节身心。“许多人都对孔子之孙子思的《中庸》早有所闻,其中颇精髓的一句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实,从养生角度来说,也强调中和养生,强调的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身心状态。”

周岱翰说,《内经》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是人身的根本,阴平阳秘就是中和的状态,所以自古以来的有名医家都提倡“中和以养生”,并从饮食起居、身心调节等各方面论述这种“有节、有度”、恰到好处的养生观念,和气胜生财。

中和养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陶弘景之后又于《千金要方-养性序》中明确地提出了“中和养生观”,他认为: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上蹿下跳的样子),莫多言,莫大笑,勿急躁怀忿恨。

(责任编辑:千年魂)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