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熬夜。熬夜很伤阳气。熬夜的人都是面容憔悴、精神疲惫,因为阳气总是被调动在上、在外、在头面五官,而不能潜藏、修养、调整。熬夜的时候人们一般是看书看报、思考写作、聊天说话、沉溺网络,基本上每一项活动都要调动阳气来工作。什么算是熬夜呢?通常超过晚上12点不睡觉,就是熬夜。当然,冬天睡觉应该不超过晚上11点。
药物养生:平和补阳,防止燥热
阳气虚较明显,但又没有达到明确疾病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较安全的中药来做保健。比如鹿茸、补骨脂、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菟丝子、肉桂、熟地、人参、黄芪等。如果是阳气虚腰痛和夜尿多为主,用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吃,又美味又改善体质,还能够治病。
中成药有什么?有参茸丸、金匮肾气丸、龟鹿二仙膏、右归丸、壮腰健肾丸、壮骨关节丸等非处方成药(非处方药简称OTC,购买时不需要医生处方)。用于改善体质时可以减量服用。体质明显偏颇时,可以连续吃几天。
四季养生:夏勿贪凉,冬宜温补
阳虚体质通常在冬夏两季容易出问题,因为夏季容易贪凉饮冷或者身不由己地终日处于空调环境。夏季虽然炎热,但是人体阳气并非绝对旺盛,是相对外强中干,阳气浮盛于肌肤而内脏相对空虚,再加上腠理疏松,因此反而比其他季节更容易伤及阳气。并非说在夏季要保暖大补,而是不要贪凉饮冷、少在空调环境里待就行了。还可以在夏至、三伏天适当进食羊肉、鸡肉等温补之品。
冬季严寒主要伤及肾阳、筋骨关节,因此阳虚体质者冬季常出现夜尿明显增多、老寒腿发作、周身关节疼痛等现象。可以在冬至、三九天进食羊肉、狗肉、牛肉、鹿肉或者壮腰健肾丸、金匮肾气丸。北方寒冷地区老年人用狗皮褥子比用电热毯更好些,如果是阳虚体质的高血压、失眠患者用电热毯,常会出现口干口苦、血压升高、头痛头胀等现象。
经络养生:神阙、气海、关元、中极
经络穴位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天然药库,蕴含着人体强大的自我调整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认可、接受针灸。这种现象实际上契合了医学发展的潮流,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度治疗、滥用药物、忽视甚至无意中抑制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会使医学发展方向出现偏差。而针灸恰恰有助于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
遗憾的是,在我国,相对于中药,针灸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在高等中医教育体系里也表现出重方药轻针灸的倾向,针灸专业学生录取分数一般都低于中医中药专业;正规中医院的内、外、妇、儿中医师只开方药而少用针灸,对于经络穴位的认识也较为肤浅,似乎针灸只是针灸医生的事情。其实,经络、针灸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智慧,是中医皇冠上最为璀璨的宝石!针灸既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更可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毫不逊色于方药。
步步为营的疾病防线应该是“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健康生活方式—推拿—针灸—方药”。到了方药就有“是药三分毒”、“药补(治)不如食补(治)”的说法了。
阳虚体质的经络养生以任脉、督脉、背部膀胱经为主。任脉、督脉分别位于躯干的前后正中线。
任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者三九天,尤其在阴历月末的晦日(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就是最热或最冷的时候,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温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使用热敷或者神灯、频谱仪照射也可以。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脐以上的中脘(属任脉),方法如上。
神阙穴用下述方法更好:备生姜一片,大小厚薄如一元硬币,少许盐和清艾绒(注意:要柔和纯净如棉,不可有杂质,否则烟大又易烫伤)。用盐把肚脐填满,上放生姜片(布满针孔)。将做好的圆锥形艾炷轻轻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慢慢燃烧,烧完一炷再放一炷,一直到肚脐里的盐又黄又湿,感到犹如热水缓缓在腹中漫流,同时配合热水泡脚(泡至膝关节下)直至皮肤发红。这样做几次,可能晚上被窝也能暖热了,痛经减轻了,瘀血块少了,夜尿少了,脚也不怎么肿了,人会感到非常舒服,睡觉也会沉一些。还有一种做法:肚脐里不放盐,就在上面放一片姜,用艾条灸,灸好以后,把姜片拿开,肚脐里会有黄黄的一兜姜汁。
督脉常用艾灸百会、命门。百会主要用于阳虚体质的头痛眩晕,遇寒吹风则加重,精神萎靡不振;命门主要用于腰腿疼痛、性功能下降、夜尿多。
在三伏天可以做“天灸”。天灸重在调节体质,尤其是气虚、阳虚体质。比如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痛经等这些发生在阳虚、气虚体质基础上的慢性病、内科病、妇科病,都可以选择天灸改善身体,一般是连续做三年。有的人灸后很有效,慢性病发作越来越轻、越来越少。
不要一生病就去吃药,是药三分毒。药是一把双刃剑,病好治的同时,也会顺带损伤人的正气。人体自身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经络穴位就是一个天然药库。刺激经络、穴位就是开启体内天然药库,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疲劳乏力,语声低怯,肺脾两脏相对不足,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较弱。气虚体质的人要多做运动,不要过度思虑,要吃性平偏温、具有补宜作用的食物。
相关推荐:
1、养生还须辨体质
精彩推荐: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