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有趣的古代医药广告(2)

2009-04-24 11: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对联,更被药店广泛采用。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文如其人,从联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对联,更被药店广泛采用。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文如其人,从联语中人们会体会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为人的好医生。与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有异曲同工之妙,顿时便缩短了药家与顾客的感情距离。又如“借他万国九州药,救我呻吟痛苦人”等均寓意深刻。而“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等药名联,不仅体现了经营特色,还让人置身于妙语连珠的诗词氛围之中。

善用模型实物是古代医药广告中的又一奇妙之处。如“悬壶”(壶是古代盛药的葫芦)便是药店、诊所的标志。一些走江湖的郎中也身背葫芦,作为行医的“招幌”。有的药店还悬挂“鱼符”(用石片或木头雕刻的鱼形幌子)作为象征,因为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就意味着这家药铺不分昼夜为病人服务。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中描述“医小儿者,门首以木刻板作小儿”、“又有稳婆收生家,门首以大红纸糊篾筐大鞋一双为记”。又如某眼药铺所绘药品“眼药酸”的商标是“一头戴皂色高冠,身穿橙色大袖长袍者,此人身前身后挂有成串的眼睛球,冠两侧亦各嵌一眼睛球,所戴冠前尚挑一个眼晴球,身挎一长方形袋囊,上面也绘一大眼睛球。”直到明清时期的北京眼药铺,悬挂的白木板上还是绘着几只人眼睛。

有人用牛、马、豹、鱼骨、海龙等形状作广告市招,效果都比较好,这类医药广告到元明清以后,更加普遍。还有一些串铃卖药的江湖郎中,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持招牌,在民间流动行医,或设地摊卖药兼为人治病。为求人来买,有的郎中常持竹板敲打,并用嘴宣传,江淮地区称此为“卖嘴郎中”。

(责任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