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中医进补的思想

2009-04-26 18: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无论精神补益,还是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艾灸补益,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各自的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无论精神补益,还是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艾灸补益,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各自的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平衡阴阳】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中医便认为属于健康的状态,如《素问·调经论》指出的“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着一,命日平人”。当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斗争的结果使得阴阳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则称之为阴阳失调。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进补作为中医“八法”中的补法,也应当依据辨证论治的总原则,实施辨证施补。在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中,阴阳系八纲之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在八纲辨证中,阴阳统帅其他六纲,其中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是互根的。明代赵养葵在其所著的《医贯·阴阳论》中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说明,指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意思是说阴精(指一切营养物质)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阳气(指一切生理功能活动)必须依赖阴精的资助。如果没有阴精的资助,生理功能活动便无以产生;而阴精的生成又必须以阳气为之生化。如果没有阳气为之生化,也就不能形成阴精。阴阳之间相互依赖,互生互长。在补益当中必须根据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滋阴、或壮阳、或阴阳双补,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盈方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早在《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认为气在人体中有五大作用:第一,气可以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起着激发与推动作用。第二,气的运行可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因而保证了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作用被称为温煦作用。第三,气能够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各种外邪的侵袭,起到对疾病的防御作用。第四,气能够维持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