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名医范文甫(1870~1936年),生性豁达,人品高逸,对贫寒者深寄同情,处方多用价廉之品,以免增加负担。但对富家豪傲表现则时加讽嘲。某日,有富豪之家延请范氏出诊,一再示意多用贵重之药,一是为显示家中富有,二是以期药效。范听后心中多有不快,口中依允。处方后加列药引:黄马褂—件,石狮子一对。药房伙计看过处方,甚觉惊讶,说明并无此药。差人将方带回,禀报主人。富家忙问范文甫,“先生处方中石狮子、黄马褂,药铺告无此药,还请明示别名,也好设法筹措”。范答:“此为真物,并非他药别称”。“为何以此二物作引?”范说:“我是投先生所好,尊意不是一再要我用贵重之药吗?黄马褂乃皇家之物,千金难买,可谓贵也;石狮子一对,重愈万千,不可谓不重!”富豪方悟,甚为惭愧。范说:“要我重开—方,可有份外要求?”病家忙说:“不敢,就依先生之意”。范文甫这才重新援笔授方。
此是有关药引的一段趣话。药引,通常指引经药,其作用有二:一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所谓“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尤在泾语)是也。二是调和诸药,主要指“和事佬”甘草及生姜、大枣之类。有一点不同的是,药引通常由病家预备,而不是从药房购得。凭此一点,名医常可借题发挥,包藏玄机,作出大文章,解决疑难病症,从中尽显才高识妙之学,园机活法之变,看出身手不凡。下面试举数案:
瓷瓶古董作药引——惊汗治病。民国某年,大军阀闫某,酒色过度,身体极虚,复又感寒,高热时见神昏怔忡,虚汗淋漓,大有亡阳之虞。请施今墨看过之后,问家属,患者平日最喜爱的东西是什么?答曰: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瓷瓶。施沉思片刻,开了处方,并对家属一再叮嘱,有味药引万不可缺。家属说:“不管是如何难找的药引,只要说出名来就会努力去找”。施说:“药引就是那件古瓷瓶,并且必须打碎它煎汤后再下群药,否则另请高明!”家属听后愕然,但为了治好军阀贵体,只好忍痛打碎瓷瓶熬药。患者服药后方知视为珍宝的古董瓷瓶已被打碎,不由心疼得出了一身汗,但病情却由此好转,逐渐痊愈。
原来,施今墨知道闫某生性吝啬,不得不出此奇招。病人虚极夹邪不能补,外感风寒复又汗出不能攻,不发汗又无方可治。于是用了些平和药,加上打碎其心爱之物,让患者惊急出汗,方把病人治好。
野山参煅灰为引——应对贵人。冉雪峰(1877~1960年),巫山名医,25岁时行医武汉,名震峡江。1955年调北京中医研究院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安徽某高官的老母高烧不退,曾请日本、德国医生治疗不效。经人推荐,冉前往治疗。详询病情诊脉后,冉开处方:北柴胡、丹皮、鲜生地、元参、花粉、知母。另加药引:“上好野山参一两,瓦上煅为白灰,煎汤作引”。老太太服药后果然奏效,继经调理,不数日痊愈。这位高官送冉一部殿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以示感谢。该书用宣纸印刷,十分精美,只发行了50部。